發動機制動的原理是什么?
發動機制動的原理就是利用發動機運轉時產生的阻力來使車輛減速。
具體來說,當我們抬起汽車的加速踏板,但不踩離合器時,發動機的壓縮沖程會產生有效的壓縮阻力、內摩擦以及進排氣阻力,這些阻力會對驅動輪形成制動作用。
變速箱的存在使得不同檔位的變速比不同。比如在正常行駛時,掛一、二、三檔時發動機每轉 100 圈,車輪分別轉 5 圈、10 圈、20 圈。檔位越高,單位時間完成的距離越長,速度也就越快。當汽車實際行駛速度高于擋位和油門下的正常行駛速度,就會進入發動機制動狀態。
造成這種狀態通常有兩種方式,一是松開油門,車輛以 60km/h 的速度行駛時,在不切斷檔位的情況下松開油門,車輛會處于帶檔位的滑行狀態,從而被發動機制動。這種方式能避免頻繁換擋,減少駕駛員疲勞,節省燃油,提高車輛經濟性。二是降檔,在下陡坡或連續下坡時,通過將車輛降到較低檔位來控制車速,這是有經驗司機常用的技巧。
因為下坡時長時間踩剎車容易導致剎車片和剎車盤溫度急劇上升,影響剎車效果甚至造成剎車失靈,降檔則可以減少剎車片的制動時間,延長制動系統的使用壽命,提高行車安全性。
在特殊路況下使用發動機制動也有講究。在滑溜路面,如渣油路面、泥濘冰雪路面等,應盡可能利用發動機制動,靈活運用駐車制動,減少腳制動,若用腳制動最好用間歇制動,且不可一腳踩死以防側滑,還要注意選擇合適擋位。在陡峭路面,如下長坡、崎嶇山路等,必須利用發動機制動結合間歇制動控制車速,長時間使用制動器會影響制動效能,所以應適當停車休息,待制動轂和制動蹄片冷卻后再繼續行駛,同時要根據車速大小給予適當的車輪制動,避免擋位太低或太高。
發動機制動還有很多優點,比如由于差速器的作用,可將制動力矩平均分配在左右車輪上,減少側滑、甩尾的可能性;能有效減少腳制動的使用頻率,避免因長時間使用制動器導致摩擦片溫度升高,使制動力下降甚至失去作用;能將車速始終限定在一定范圍內,有利于及時降速或停車,確保行車安全。
但要注意,如果發動機上沒有特殊裝置,利用發動機制動時不應熄火,否則可能影響發動機的潤滑效能,加速發動機磨損,還可能在重新點火時引起“放炮”現象。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