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概念相關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無人駕駛概念相關的法律法規在國家和地方層面都有涉及。國家層面,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門聯合發布了一系列通知、規范與標準,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管理規范(試行)》《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等。地方上,眾多城市也紛紛出臺相關條例,像深圳、上海、無錫等地。這些法規涵蓋測試、應用、責任認定等多方面,為無人駕駛發展逐步筑牢法律框架 。
在部門規章領域,2021年7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聯合發布的《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管理規范(試行)》有著重要意義。它對道路測試、示范應用期間的交通違法行為處理及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做出規定,按照現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對駕駛人進行處理,然而該規范并未對“無人駕駛”汽車進行專門約定。
各地關于無人駕駛概念的規定差異明顯。部分地方立法在智能網聯汽車交通違法及事故責任劃分上與《管理規范》保持一致;一些地方明確了承擔責任的“當事人”范圍;還有部分地方仔細區分“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對于“有人駕駛”情況,基本認定駕駛人承擔主要責任;對于“無人駕駛”,大多判定車輛所有人、管理人承擔相應責任 。
此外,2024年中國自動駕駛法規取得諸多進展。從多部門聯合發布的通知,到各地政府及部門出臺的政策措施、實施細則與條例,如四川省的產業支持政策、河北省的實施細則、杭州市的促進條例等,都從不同角度對無人駕駛相關領域進行規范。同時,一些國家標準也相繼出臺,像《GB 44497 - 2024智能網聯汽車 自動駕駛數據記錄系統》《GB/T 44721 - 2024智能網聯汽車 自動駕駛系統通用技術要求》等,為無人駕駛汽車的技術層面提供標準。
綜上所述,無人駕駛概念相關法律法規正不斷完善。國家和地方層面多方發力,從不同維度構建起較為全面的法律體系,涉及測試、應用、責任認定、技術標準等多個方面,為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保駕護航,推動該領域朝著規范化、有序化方向邁進 。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