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抱死制動系統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防抱死制動系統(ABS)的發展歷程漫長且成果豐碩。它起源于 20 世紀初,1908 年世界首款 ABS 制動系統誕生,隨后防抱死制動理論提出,機械式系統在火車和飛機上應用。到 50 年代后半期至 60 年代,多家公司開發出各具特色的 ABS 裝置。80 年代電子技術助力其可靠性完善,90 年代后迅速發展成為許多汽車的標準裝備。國內對其研究始于 70 年代,之后也取得了可觀成果,如今 ABS 已為行車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

在國外,1920 年英國人霍納摩爾研制發明了汽車 ABS 系統并申請專利,不過最初它是在 20 世紀 30 年代應用于鐵路機車制動系統,為鐵路運輸的安全制動邁出了重要一步。德國 Bosch 公司在 1936 年獲得制動防抱死專利權,這一專利的獲得,為該技術后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與技術支撐。

40 年代末期,防抱死制動系統成功應用到飛機制動系統中,展現了其在不同交通工具領域的適應性和重要性。進入 50 年代,它在汽車工業領域開始嶄露頭角,像載重車、林肯車等都安裝了該系統,讓汽車制動安全性能得到提升。60 年代,技術朝著小型化發展,市場上出現了帶 ABS 的量產車,使得這一技術開始逐漸走向大眾市場。

70 年代后期,數字式電子控制的制動防抱死系統出現,眾多汽車品牌紛紛應用。1978 年奔馳與博世合作取得重大突破,更是推動了該技術的進步。80 年代迎來普及黃金時期,電子技術的發展讓 ABS 的可靠性進一步完善,應用也日益廣泛。90 年代,各國政府從法規層面推動其普及,美、德、日等國轎車裝有 ABS 系統的比例十分可觀。

國內對 ABS 的研究雖起步于 70 年代,但發展迅速。多所院校、企業相繼開展研究、開發產品并進行試驗。如今,防抱死制動系統已經成為多數類型汽車的標準裝備,在關鍵時刻穩定制動力,減少車輪抱死的風險,為人們的出行安全筑牢了一道堅固防線。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深藍L07
深藍L07
15.19-17.39萬
獲取底價
阿維塔07
阿維塔07
21.99-28.99萬
獲取底價
紅旗HS3
紅旗HS3
14.58-19.58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馬自達 CX-30 適合長途駕駛以及追求駕駛樂趣且對空間需求不高的場景。它動力充沛,2.0L 版本在日常與高海拔地區都能出色應對,加速表現佳。車內隔音良好,能為長途營造靜謐氛圍。同時,燃油經濟性不錯,可降低長途成本。并且它操控性極佳,轉向精
漢蘭達在豐田品牌中定位為中型SUV。它基于TNGA架構打造,外觀辨識度極高,前臉的大面積鍍鉻進氣格柵與犀利大燈相襯,盡顯大氣。內飾采用對稱式設計,軟性材質的包裹提升了質感與舒適度。動力上,2.0T發動機搭配6擋手自一體變速箱,動力輸出線性且
廣汽傳祺 GM6 的動力系統優勢顯著。它搭載自主研發的 1.5TGDI 發動機,最大功率 171 馬力,1700 轉時能爆發 265Nm 最大扭矩,動力輸出充沛,起步加速輕快。與之匹配的愛信 6 速手自一體變速箱更是一大亮點,不僅換擋平順、
CT5V的油耗表現整體不錯。一般情況下,其百公里綜合工況油耗為2L ,每百公里實際平均油耗約20L 。像2021款28T風尚型,市區行駛時因擁堵等因素油耗可能超10L,高速行駛路況好,油耗大約為7L左右。不同的駕駛工況對油耗影響明顯,這是由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AI選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