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汽車的能源供應方式會有怎樣的變革?
未來汽車的能源供應方式會發生重大變革。
首先是固態電池的崛起,它用固態電解質替代液態電解質,提升了安全性、能量密度和續航里程,能解決液態電池的熱失控和電解液泄漏問題,讓電動汽車續航更久,競爭力更強。
換電汽車原本補能快,固態電池的高效性能會進一步縮短電池更換時間,甚至實現無縫補能,這對換電模式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固態電池的商業化雖面臨研發成本高、生產技術不成熟和基礎設施兼容性等問題,但隨著科技進步和投資增加,未來有望爆發式增長,徹底改變電動汽車能源供應方式。
未來的智能化汽車會通過車聯網與充電站自動鏈接,提高交通和能源效率。比如自動駕駛的電動汽車可能會自動開到換電站。像小鵬汽車,超半數人員搞研發,超充站覆蓋不少城市,還在加強國際化布局。
未來交通模式會跳出當前能源應用模式,電能成為主要供給能源,包括汽車引擎在內的各項技術也會變革,給中國技術“彎道超車”機會。
氫能源汽車更環保、使用方便快捷,沒續航擔憂,但目前氫能源汽車市場小,加氫站少,實際使用有問題。若能降低成本,全新汽車能源方式將迎井噴式發展,電動汽車不再是唯一選擇。
電動汽車產業創新是系統工程創新,要建立評判商業模式、產業系統技術集成與電能供給配套方案的標準,遵循產品市場化三原則。以車輛市場價格競爭力為標準確定動力電池歸屬,電能供給服務產業鏈可分兩大環節。以用戶需要的能源供給體系為標準選擇“充電模式”“換電模式”或“充換兼容模式”,發展初期允許多種形式存在。根據評判標準劃分車輛、動力電池和電能供給的技術節點。
“十二五”規劃推動能源供應方式變革,控制傳統能源消費,調整能源產業結構,開發非常規天然氣等資源,發展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到 2015 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等有明確目標,還將發展分布式能源,進行生態環境保護,推進能源體制機制改革。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