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在鑒定時怎樣檢測?
電動汽車續航里程鑒定有多種檢測方法。常見的有 NEDC 工況測試,模擬市區和市郊循環,不過過于理想化;WLTC 工況測試面向全球,涵蓋不同駕駛場景;CLTC 工況測試考慮實際駕駛環境;60 公里等速法以恒定速度行駛記錄里程;綜合工作狀況法模擬真實駕駛場景;還有美國的 EPA 測試。這些方法各有特點,從不同角度為鑒定續航里程提供依據 ,幫助人們了解車輛真實續航表現。
NEDC工況測試,是在實驗室環境下,通過模擬市區和市郊的行駛循環來評估續航里程。測試時會關閉諸如空調、車載娛樂設備等其余負載,其總里程11.04km,最高車速120km/h ,但這種測試過于理想化,和實際駕駛差異較大。
WLTC工況測試適用于全球范圍,它依據不同駕駛場景展開測試,包含城市、郊區以及高速路段,模擬了多種速度環境。該工況循環由低速段、中速段、高速段、超高速段構成,總里程達23.27km,最高車速131km/h,相對更能反映綜合路況下的續航情況。
CLTC工況測試充分考慮了實際駕駛環境條件,其循環由低速區、中速區、高速區組成,總里程14.48km,最高車速114km/h,比較適合中國城市道路狀況。不過,CLTC測試數據普遍比其他標準高15%-30% 。
60公里等速法操作相對簡單,將車輛放置在實驗室中,保持60公里的恒定速度行駛,直至電量耗盡,記錄下行駛的公里數作為參考數據。
綜合工作狀況法則是模擬日常真實駕駛中的加速、減速、上坡等情況,更貼近實際駕駛場景,能較為準確地評估續航里程。
EPA測試由美國環境保護署推出,車輛充滿電放置一晚后在馬力機上測試,經過多個模擬行駛循環至電量耗盡,初步測試里程乘以0.7得出最終數據。
總之,不同的檢測方法各有優劣。消費者在了解電動汽車續航里程時,不能僅依賴單一測試方法,需綜合多種測試結果,并結合實際使用場景,才能更準確地把握車輛的續航表現。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