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買來后正常保養正常開就完了,沒必要過度養護。
話說我們日常保養的時候接觸最多的就是機油機濾的更換了。有不少車主看到自己的車放出來的機油烏漆墨黑,于是往往會覺得“機油看樣子不行啊”。放出來顏色越黑的就說明機油越“不夠檔次”。

然后互相之間相互奔走相告“我的機油好啊,放出來顏色還不是很黑”。那么這種說法究竟是對還是錯呢?那到底有沒有一點科學依據呢?
今天泰哥就來和老爺們聊聊,機油越黑是不是意味著質量越差。
機油老化不是因為顏色變黑
而是添加劑衰退后變成黑色
這種說法的起因,在于“機油變質論”。
那么按照客觀規律來說,機油的成分是基礎油+添加劑。不論是礦物機油、半合成機油還是全合成機油,都是如此。而這些說的只是機油的基礎油,其中添加劑種類和配方卻是看著差不多實際使用反而是大相徑庭。

潤滑油中的添加劑其主要作用就是改善和增強機油的各種性能,使機油具有更好的潤滑、清洗、冷卻、密封、防銹防腐蝕、緩沖與減震等作用。而添加劑的種類可以多達十余種,根據配方需求增加減少用量來滿足特性,也就是說越高級的機油,不僅僅使用的基礎油越好,添加劑的種類也越多、自然而然價格和品質也就越好。

但是機油在發動機里循環流動,長期承受超過100度的高溫工作條件是非常惡劣。發動機曲軸箱里的氣體成分里自然是氧氣這個老化的源頭,在高溫作用下,慢慢的機油就被氧化掉了。逐漸的消耗、變性,從而造成機油性能下降,對發動機的保護能力也隨之降低。

事實上這是正常的氧化現象,任何機油都不可能永無止境的用下去而不降低性能的。因此我們才需要定期更換,機油衰退變質確實是客觀存在的現象。
于是與我們進入第二個話題:機油顏色越黑就代表機油被氧化變質的越徹底?
新機油一會就變黑
主要是漆膜與結焦被被剝離
上面我們剛提到過,機油的添加劑種類繁多,其中有一種添加劑叫做“清潔分散劑”。
它是堿性的,可以與機油中的膠質、油泥等化學中和(這些臟東西大多都是酸性物質)。
用最通俗的說法就是:它能把發動機內部的膠質、油泥等臟東西“洗下來”。
話說臟東西(結焦和漆膜)被洗下來之后,機油顏色可不就變黑了。

這就直接把“以顏色是否變黑為依據”的理論直接給擊碎了!況且不同品牌的新機油的顏色深淺就不一樣,一開始就失去了公平對比的條件;
正因為清凈分散劑含量多的機油,清洗能力強自然也“黑得快”,而清凈分散劑含量少的機油,則剛好相反。
如果使用了幾千公里的機油,放出來顏色一點都沒變,依然晶瑩剔透這反倒是不正常了,很可能是這種機油的清潔能力太差了,導致“啥都洗不掉”。

主打清潔效果的機油所含的的清凈分散劑一定會比主打長效的潤滑油要多很多,這也一樣影響著潤滑的“清洗能力”。
要是你現在還給我說機油越黑就是越差,那殼牌估計要提著40米的大刀來查水表了。

所以說啊,市面上對于汽修有的很多“土辦法”往往都欠缺準確性。比如用檢查機油的手感、聞機油的味道等方法來辨別機油的狀態,同樣也是不準確的。
機油壽命還剩多少
車主老爺們該如何判斷
唯一可以確定機油是否已經打到是有壽命的方法就是將機油送到檢測機構進行機油分析。對油樣進行分析后可以確定機油目前的狀況,包括沉淀物成分,燃料稀釋比例等。具體依據老爺們可以直接參閱GB/T7607 (柴機油)和 GB/T8028(汽油機)規定標準進行合理判定。


不過這個檢測費用起碼是600元起,說實話這個價格沒有幾位車主老爺愿意花一次小保養的價格來搞清楚這一件事。那有沒有更簡單高效的分析辦法呢?
有很多車主說可以去橙色某寶軟件上直接花10塊錢買一盒叫做“機油快速定性濾紙”。

其實這是一種早已淘汰的斑點測試法,該技術只能支持SJ等級之前的機油檢測,而且只能粗略地評估一下機油的個別特性。
放到現在用來測測手扶拖拉機的機油還勉強可以,5塊錢100張還包郵的試紙,用來測汽車發動機機油?那推薦你的人基本就是非蠢既壞了!
現在這個時代,工業制品一切以數據說話!
而不是某些“大師”的眼睛或體感,就像泰哥身邊的油棍常說,別提參數,就說體感~
我知道MB229.5 你懂不懂啦~
別來說理化參數,體感說話數據不聊的!
我賣的機油,油溫就是低~
最后叨叨倆句
車畢竟是工具,花錢買來后,如何為我們提供服務,如何給我們帶來省力省心的體驗才是王道。專業的事情,就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