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2014年重型發動機零部件工廠的機械臂首次抓取五十鈴6U發動機缸體時,慶鈴正站在汽車產業變革的歷史關口。從柴油動力的巔峰突破到新能源賽道的全面布局,從單一產品制造到產業生態構建,這些年的轉型歷程,不僅是一家企業的自我革新,更折射出中國商用車行業在全球產業重構中的突圍路徑。

動力升級,筑牢轉型技術根基
2014年成為慶鈴技術演進的關鍵節點。這一年,重型發動機零部件公司竣工投產,批量生產的五十鈴6U重型發動機,以強勁動力為VC46重型商用車注入核心競爭力。這款同步引進的旗艦動力,標志著慶鈴在重型商用車領域實現了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再次接軌,為后續應對物流市場升級儲備了關鍵籌碼。

技術迭代的步伐從未停歇。2016年,在國家排放法規升級的前夜,慶鈴與五十鈴簽署協議,率先引進最新一代國六輕型柴油發動機,展現出對產業政策導向的精準把握。這種前瞻性在2017年上海車展得到印證——GIGA巨咖重型商用車的登場,以全新設計語言和技術配置,詮釋了商用車高端化的新標桿;同年自主皮卡TAGA達咖的上市,則填補了慶鈴在自主乘用化皮卡市場的空白,形成多元化產品矩陣。

從2019年VC66重型商用車上市到2020年M600商用車全國發布,再到2023年T30皮卡投放,再至2025年搭載4JZ1高馬力發動機的全新KV800系列車型發布,40年來,慶鈴的產品譜系持續完善,也始終保持著與五十鈴的技術同步,在傳承中創新,構建起覆蓋輕、中、重全系列商用車的產品護城河。
開辟新賽道,實現新能源雙軌發展
2018年6月,首批新能源商用車的交付,為慶鈴的綠色轉型按下啟動鍵。這一舉措并非偶然,而是企業對汽車產業電動化浪潮的主動回應。僅僅一年后,與博世合作的氫燃料電池新能源車在上海車展發布,清晰勾勒出“電動+氫能”的雙軌發展戰略。

氫能領域的布局尤為亮眼。2020年12月與博世簽署的合資協議,將氫能合作推向縱深;2021年代表重慶聯通成渝氫走廊,完成國內首次氫動力商用車干線運輸,實現了從技術研發到場景應用的跨越。這一突破不僅驗證了氫能在商用車領域的可行性,更將重慶推向全國氫能重卡示范運營的前沿。

2023年成為新能源產業化的豐收年。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工廠的投產,伴隨電驅橋、減速器等核心零部件量產,標志著慶鈴已掌握新能源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同年自主研發新EV的上市,與此前推出的新能源重卡形成互補,構建起覆蓋城配、干線等多場景的新能源產品體系,完成了從技術探索到產業落地的閉環。
生態重構,從單一合作到產業朋友圈
在產業變革的浪潮中,慶鈴深諳“獨行快,眾行遠”的道理。與五十鈴的合作持續深化,從2016年國六發動機引進到2025年4JZ高馬力發動機應用,這種技術同步性已超越簡單的買賣關系,升華為全產業鏈的戰略協同,彰顯出中外合資企業在技術共享中的獨特優勢。

更具戰略意義的是創新鏈“朋友圈”的構建。如與博世在氫能領域的合資,打破了傳統供應鏈的邊界,形成“聯合研發+共同制造”的創新模式。這種跨企業協作不僅加速了新能源技術的產業化,更構建起開放共贏的產業生態,為慶鈴在戰新產業中的持續突破提供了生態支撐。
從1990年代的7家零部件合資公司,到如今的新能源產業聯合體,慶鈴的合作模式實現了從“補齊鏈條”到“共建生態”的質變。這種轉變背后,是企業發展方式的深刻調整——從依賴單一技術來源,到整合全球創新資源,在開放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回望2014至2025年的轉型歷程,作為國企改革的踐行者,慶鈴在保持戰略定力的同時,始終以開放姿態擁抱變革。從柴油動力的精進不休,到新能源賽道的開拓進取,從合資合作的深化升級,到產業生態的構建完善,慶鈴用十二年時間,完成了從傳統商用車制造商到新能源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華麗轉身,為中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了“慶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