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溫天氣頻發,沈陽等地的氣溫持續超過30℃,高溫天氣導致汽車爆胎和自燃事件增多。夏季用車,有哪些潛在的危險呢?記者采訪了途虎養車等相關專家,專家提醒車主,需重點檢查輪胎狀態、車內物品及車輛維護,以防范潛在風險,確保夏季行車安全。
輪胎帶來的潛在危險有哪些?
高溫環境下,輪胎成為車輛安全的首道防線,卻也最易受“烤”驗。途虎養車工場店沈陽愛工街店陳店長給我們介紹了有關輪胎方面的知識。

陳店長介紹,輪胎胎面花紋厚度低于1.6毫米時,輪胎抓地力急劇下降,雨天行車打滑風險激增,相當于硬幣厚度的磨損已屬高危信號;側壁裂痕問題不容忽視,紫外線長期照射加速橡膠老化,裂紋猶如“血管破裂”,直接預示著潛在的爆胎危機;同時,鼓包變形現象源于內部簾線斷裂,形似“腫瘤”,隨時可能引爆。
日常行車中,一定要關注輪胎的胎壓,有的車主誤以為降壓可緩解高溫影響,但胎壓低于標準值25%時,爆胎風險反而增加三倍。這些隱患源于橡膠材質在高溫下的物理變化,若不及時排查,極易在高速行駛中釀成事故。

日常行車,選擇適配的輪胎很重要。陳店長介紹,如果是靜音性能方面有需求,雷神靜悅Pro和德國馬牌XC7是不錯的選擇;如果想操控性好一些,鄧祿普飛勁系列以賽道級抓地力見長,適合高溫路況下的穩定行駛。
需強調的是,輪胎更換并非一勞永逸,高溫季節建議定期檢測,確保其性能與安全標準匹配。
一定要警惕車內的“隱形殺手”
除了輪胎外,高溫天氣帶來的汽車自燃時有發生,有的是車輛本身的故障問題,有的則是車內存放的物體引發的,這些同樣需高度警惕。
陳店長介紹,高溫天氣下,車輛定期保養是基礎,包括檢查電路、油路和發動機冷卻液等,預防因線路老化或液體泄漏引發火災。

據介紹,車內物品管理尤為關鍵,充電寶在暴曬下易自燃;香水、打火機含酒精或丁烷成分,車內溫度超60℃時可能引爆;水瓶或水晶球因凸透鏡效應,僅三分鐘即可聚焦陽光引燃座椅,車主應清空此類“移動炸彈”。
對于電動車用戶,充電安全不可大意,需遵循車輛說明控制充電時間與頻次,避免長時間快充導致電池過熱;定期檢查充電設備和電纜狀態,觀察電池組是否有鼓包或裂縫,這些措施能有效降低自燃概率。
高溫天氣持續,汽車安全無小事。高溫“烤”驗下,車主應形成主動預防習慣,從日常檢查到專業維護,全方位保障自己的行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