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輪胎是如何制造的
汽車輪胎制造需歷經多道精細工序,大致分為密煉、膠部件準備、輪胎成型、硫化、最終檢驗和輪胎測試六個主要階段。制造輪胎需 200 多種材料,主要有橡膠、炭黑等。密煉混合原材料制成膠料,膠部件準備產出半成品,接著將半成品組裝成生胎,再經硫化使生胎變為成品,最后通過嚴格檢驗和測試確保質量。這一系列嚴謹流程造就了汽車行駛的“足下保障”。
密煉環節,就如同一場材料的“融合盛宴”。碳黑、天然橡膠或合成橡膠、油、添加劑、促進劑等原材料紛紛匯聚于密煉機之中。在密煉機的有力攪拌下,它們逐漸融為一體,形成膠料。而這一過程并不簡單,原材料的比例、攪拌的速度與時間等,都對膠料質量有著決定性影響,任何細微偏差都可能改變輪胎性能。
膠部件準備階段是一場“精細的籌備”。此階段包含擠出、壓延等六個步驟。通過這些工序,橡膠、織物層、鋼絲和胎圈等半成品被精心打造出來。織物層與鋼絲混合物經擠壓成形后疊加嵌入橡膠,胎圈則由較粗鋼絲制造。每一個半成品的質量,都為后續輪胎成型奠定堅實基礎。
輪胎成型猶如一場“精密的組裝秀”。特殊機器將準備好的半成品按程序在旋轉鼓上疊加,后處理環節又將外胎塑造為所需形狀,并添加胎冠層和花紋。至此,生胎初步成型,但此時它還需關鍵的“蛻變”。
硫化過程則是生胎的“華麗轉身”。在硫化機模具中,通過加熱加壓,生胎在硫磺橋的作用下,從可塑狀態轉變為富有彈性的成品輪胎。溫度控制在100 - 200度,時間依輪胎類型而定。
最終檢驗和輪胎測試是對輪胎品質的“嚴格把關”。通過目視外觀檢查、均勻性檢測、動平衡測試、“照X - 光”檢測以及壓穿強度、脫圈強度、高速性能、耐久性能等破壞性能抽檢,確保輪胎符合高品質標準。
總之,汽車輪胎制造過程環環相扣,每一個階段、每一道工序都承載著對品質的追求,正是這種精益求精,才讓汽車能在道路上安全行駛。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網)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
110.58萬元起!零跑B01開啟預售
- 22026款MG5售5.99萬起 新內外配色/配置升級
- 3上汽華為“尚界汽車”官號上線 秋季推首款車型
- 4更精致的北歐式豪華 試駕新款沃爾沃XC60
- 5比亞迪連冠/一汽-大眾勢頭猛 車企6月銷量匯總
- 6上汽奧迪A5L Sportback于7月3日開啟預售 意向金999元
- 22026款MG5售5.99萬起 新內外配色/配置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