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繼續推進。電力、電信、民航等行業的改革加快。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實現利潤3784億元,比上年增長45.2%。銀行、證券、保險業改革穩步推進。制定并實施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試點方案。改革了證券發行審核制度。國有保險企業股份制改造取得明顯進展。醞釀多年的農村信用社改革開始在8個省(市)試點。農村稅費改革試點擴大到全國。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進一步落實。深入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堅決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和走私等違法犯罪活動,改善市場環境,維護消費者和生產者合法權益。
我們認真履行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繼續降低關稅稅率,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外貿經營權進一步放開。制定并實施出口退稅機制改革方案,積累多年的欠退稅問題將逐步得到合理解決。加強了應對國外反傾銷調查和解決貿易爭端的工作。進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535億美元。年底國家外匯儲備達4033億美元,比年初增加了1168億美元。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去年,還簽署了內地與香港、內地與澳門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增強了內地與港澳的經貿聯系。
(六)加強法制建設,維護社會穩定
我們
高度重視政府法制建設。國務院先后提出銀行業監督管理法草案、對外貿易法修訂草案等5部法律議案;制定了《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等28部行政法規。針對收容遣送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制定并組織實施《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和配套措施。《法律援助條例》的實施,為困難群眾解決打官司難提供了幫助。
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對治安混亂地區進行重點整治。加大對嚴重暴力犯罪等突出犯罪的打擊力度,社會治安取得新的進步。堅持執法為民、從嚴治警,著重解決超期羈押、濫用強制措施等問題,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加強政法隊伍建設,發揮公安機關和武警部隊在維護社會穩定中的重要作用。
過去的一年,各級政府按照黨中央的部署,興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的高潮。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繼續推進,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新成效。民族、宗教、僑務工作取得新成績。國防和軍隊
現代化建設邁出新步伐。外交工作開創了新局面。
一年來各方面的顯著成就,確實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總攬全局、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戰斗、辛勤勞動的結果。我代表國務院向全國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干部,向社會主義勞動者和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部隊官兵和公安民警,表示誠摯的感謝!向全國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對政府工作的信任和支持,表示誠摯的感謝!向關心和支持祖國建設和統一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和臺灣同胞,以及廣大僑胞,向一切關心和支持中國
現代化建設的各國朋友,表示誠摯的感謝!
回顧過去一年,我們清醒地看到,在前進道路上還有許多困難和問題,政府工作還有不少缺點,群眾還有一些不滿意的地方,多年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從根本上解決還需要相當長時間。農民增收緩慢,就業和社會保障任務重,區域發展不平衡,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差距過大,資源環境壓力增加。在經濟加快發展的過程中,又出現了一些新的矛盾,特別是投資規模偏大,部分行業和地區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比較嚴重,能源、交通和部分原材料供求關系緊張。糧食減產較多,違法違規占用耕地現象比較突出。社會事業發展滯后,群眾對上學難、看病難等問題反映比較強烈。城鄉不少低收入居民生活還比較困難。一些地方嚴重刑事犯罪案件屢有發生。重大安全事故接連出現,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教訓極為深刻。我們還清醒地看到,有些政府工作人員存在主觀主義、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作風,奢侈浪費,弄虛作假,甚至貪污腐敗。政府自身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十分艱巨。
對這些矛盾和問題,必須高度重視而不可回避,認真解決而不可任其發展。政府工作任重道遠。我們要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憂患意識和歷史責任感,下定決心,知難而進,開拓創新,扎實工作,以新的精神狀態、新的工作面貌,迎接新的考驗,決不辜負人民的期望。
二、2004年的主要任務
今年是我國改革和發展十分關鍵的一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務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堅持科學發展觀,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更加注重搞好宏觀調控,更加注重統籌兼顧,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改革創新,著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著力解決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實現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
(一)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今年經濟工作的基本著眼點,是把各方面加快發展的積極性保護好、引導好、發揮好,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防止經濟出現大起大落。中央提出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7%左右,既考慮了保持宏觀調控目標的連續性,也考慮了經濟增長速度與能源、重要原材料、交通運輸等實際條件的銜接,減輕對對資源和環境的壓力。這也有利于引導各方面把主要精力放在深化改革、調整結構、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上,把更多的財力、物力用在社會發展和加強薄弱環節上。
搞好宏觀調控,既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又要根據經濟形勢發展變化,適時適度調整政策實施的力度和重點。適時,就是把握好調控措施出臺的時機,見微知著,防患于未然;適度,就是松緊得當,不急剎車,不一刀切。
要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發行建設國債是在需求不足的情況下采取的階段性政策,隨著社會投資增長加快,應逐步調減發債規模。今年擬發行建設國債1100億元,比上年減少300億元。為了建立正常的政府投資機制和穩定的資金來源,在逐年減少國債發行規模的同時,要逐年適當增加中央預算內經常性建設投資,今年擬先增加50億元。總的考慮是,經過幾年努力,在現有財政赤字規模不擴大的情況下,中央預算內經常性建設投資逐步增加到一定規模,同時逐步減少發行建設國債。要調整建設國債使用方向,集中用于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社會全面發展。今年國債投資要向農村、社會事業、西部開發、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傾斜,保證續建國債項目建設。要切實管好用好國債資金,確保國債項目工程質量和資金使用效益。繼續做好財政稅收工作,大力增收節支,嚴格依法征稅,保證重點支出。充分發揮貨幣政策的作用,適當控制貨幣信貸規模,優化信貸結構,既要支持經濟增長,又要防止通貨膨脹和防范金融風險。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
適當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堅決遏制部分行業和地區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是今年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任務。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主要運用經濟、法律手段,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強引導和調控。一要完善產業政策和行業規劃,健全行業信息發布制度,正確引導社會投資方向。二要抓緊制定和完善行業準入標準,嚴格市場準入。凡在環保、安全、能耗、技術、質量等方面不符合標準的項目,尚未建設的不準開工,在建的要進行清理,已建的要限期改造。三要依法加強用地管理。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行業準入標準的建設項目,一律不得批準用地。繼續清理開發區,整頓規范土地市場。四要強化信貸審核和監管。對不符合市場準入條件的新建項目和改擴建項目,金融機構不予貸款。五要嚴肅稅制,堅決禁止和糾正擅自出臺稅收優惠政策的行為。通過這些措施,努力使投資結構得到調整和優化,投資總規模保持合理水平,投資效益得到提高。要按照走新興工業化道路的要求,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積極發展對經濟增長帶動作用大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業。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大力發展現代流通、旅游、中介服務等第三產業,逐步提高其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
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緩解當前能源、重要原材料和運輸的供求矛盾。一方面,要增加煤炭、電力、油品生產;加強經濟運行調節,促進煤、電、油、運和重要原材料的供需銜接,保證居民生活、重要行業和重點企業的需要;加快大型煤炭基地、重要電源電網建設,加快石油等重要資源勘探開發,加快重大交通運輸干線與樞紐工程建設。另一方面,要堅持增產與節約并舉,把節約放在優先位置。這不僅是當前解決供需矛盾的迫切需要,也是緩解我國資源環境壓力的長遠之計。必須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各行各業都要杜絕浪費,降低消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形成有利于節約資源的生產模式和消費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
合理調整投資與消費的關系,是今年宏觀調控的重要方面。我國消費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偏低,不利于國內需求的穩定擴大,不利于國民經濟持續較快增長和良性循環。要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提高居民購買力水平;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費能力;發展消費信貸,完善消費政策,改善消費環境;適應消費結構的變化,擴大服務消費領域,改善生產供給結構;各項改革措施要有利于增強消費者信心,形成良好的消費預期,增加即期消費。要通過不斷努力,逐步改變投資率偏高、消費率偏低的狀況。
(二)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實現農民增收和農業增產
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我們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當前,我國農業發展又處在一個關鍵時期。今年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強農業,支持農業,保護農業,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要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依法加強耕地管理,堅決制止亂占濫用耕地,糾正隨意改變基本農田用途的現象。加快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補償機制,確保占補平衡。擴大糧食播種面積,努力提高單產。重點支持主產區發展糧食生產,啟動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建設穩產高產基本農田。
要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農業,提高農產品質量和競爭力。要推進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積極發展畜牧業,切實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動物疫病的防治工作。發展農村非農產業,壯大縣域經濟。穩步推進城鎮化,改善農民進城就業環境憂顆┟窆づ嘌擔嗲覽┐笈┐謇投ψ憑鴕怠?BR>
要繼續推進農村稅費改革。除煙葉外,取消農業特產稅,每年可使農民減輕負擔48億元。從今年起,要逐步降低農業稅稅率,平均每年降低1個百分點以上,五年內取消農業稅。今年農業稅率降低可使農民減輕負擔70億元。為支持農村稅費改革,今年中央財政將拿出396億元用于轉移支付。要加快推進縣鄉機構等配套改革。
要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全面放開糧食購銷市場,加快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加強糧食市場管理和調控,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今年國家從糧食風險基金中拿出100億元,直接補貼種糧農民。加強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監管,保護農民利益。
各級政府都要增加對“三農”的投入。今年中央財政投入增加300億元左右,比上年增長20%以上。國債投資要重點加強農村“六小工程”和農田水利建設,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要繼續搞好農村扶貧開發,多渠道增加扶貧資金投入,擴大以工代賑規模。要改進農村金融服務,農村信用社要增加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支持農民發展生產。要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加強農村科技推廣體系建設。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一個重大戰略問題。要堅持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加快發展,形成東中西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要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認真總結經驗,完善政策,落實各項措施,積極有序地推進。扎實搞好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風沙源和石漠化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關系全局的重大項目,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后勁,繼續抓好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的小型工程建設;以義務教育、公共衛生和基層文化建設為重點,促進社會事業發展;積極發展特色產業,推進重點區域和地帶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