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賣100多萬元,沒有人說貴!
奧拓才賣3萬多元,消費者認為還可以再便宜!車價到底要降到什么程度,才能讓消費者滿意?縱觀近期沸沸揚揚的降價狂潮,人們不難發現,真正卷入降價漩渦的車型,大都集中在國產中低檔汽車品牌。有人認為,這預示著汽車業真正的競爭開始了!因為和家電、手機一樣,汽車終于開始全面進入尋常百姓家了。
和公務用車、經營用車不同的是,老百姓是一分一分錢跟你算的,期待合理的車價沒有任何過錯。消費者買車則純粹用于消費,他對價格必然特別敏感,所以,車價問題在最近兩年顯得尤其突出。既然,汽車價格已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降價無法避免,還不如讓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搞清楚在林林總總的降價背后,到底什么因素促使了降價行為的產生?
原因一:產能提高,成本降低
從今年初各大汽車生產廠家公布的產銷計劃來看,多數廠家將在今年實現產量翻番,
一汽大眾、
北京現代、
天津豐田、
廣州本田、
東風悅達起亞等廠家的產量增幅接近一倍,
華晨寶馬則超過兩倍。產能的增加,攤薄了單車的制造成本,為生產企業提供了降價的空間。但同時應該看到的是,在廠家產能不斷擴張的同時,生產能力與市場需求之間逐漸出現了失衡。這種失衡既包括供大于求,也包括供小于求。于是,一方面,有的廠家為了使自己的產能適度地發揮出來,只有通過降價來提高市場占有率,而另一方面,少數汽車品牌還出現了“加價行為”。
【典型案例】2004年1月1日,重慶
長安鈴木羚羊轎車宣布降價,最高降幅達到1萬元,此刻,離
長安鈴木宣布擴能20萬輛僅隔10天。
原因二:新車上市,老車清倉
“新老交替”是汽車業發展的必然結果。業界預測,今年將有超過40款新車上市,其中包括各種各樣打著“升級版”、“04款”旗號的改進型。庫存的老款車自然有了清倉的需要,而最終的銷售壓力還是交給了
經銷商,因為真正意義上的庫存車,是指積壓在經銷商手里還沒有賣出去的車,而在廠家的銷售統計中,這些車已經被納入到銷售數字中了。
【典型案例】2004年5月11日,在
一汽紅塔正式推出新款“
幸福使者”之際,部分老款車型價格下調,調價幅度達到4000~10000元。
原因三:廠家規范市場行為
由于車市競爭的加劇,讓經銷商苦不堪言,一方面庫存車占用了經銷商很大的流動資金,另一方面經銷商之間的惡性競爭也愈演愈烈,眼看著汽車廠家要求的年度銷售指標已成了“空中樓閣”。
在這種情況下,經銷商不得不采用“暗箱操作”,互相“殺價”,這使得該汽車品牌市場價格混亂。為了有力控制銷售網絡,廠家只有采用統一降價行為來規范市場。
【典型案例】2004年2月27日,
東風雪鐵龍旗下主力車型
富康系列轎車大幅降價,降幅達到8000~14000元,其中04款新自由人售價僅為7.98萬元。而在降價前,經銷商之間相互殺價已成為公開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