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汽車價格崩盤”之說近日在坊間流傳甚廣,其中最典型的說法是明年車價攔腰砍,比如
雅閣要賣13萬之類。這種聽起來像“段子”的說法,乍一聽之下你會覺得像個笑話,仔細琢磨,其實也反映了不少人對在中國持續很長時間汽車高價的憎恨,對目前汽車價格跳水的幸災樂禍,以及對未來汽車價格的熱切盼望。
汽車價格到底會怎樣?
今年,從汽車廠到
經銷商,大家都在喊車市“冷”,似乎全國車市一片蕭條。但這種“冷”是與2002、2003年度的50%、60%的增長相比,事實上,即使是今年,全國汽車銷售增幅仍在10%-15%。所謂“冷”,不過是蛋糕雖然增大了,但沒有預期的那么大;不僅如此,吃蛋糕的人還一下子激增,相信全世界任何地方任何行業都很少有50%以上連續高增長的行業,當宏觀經濟環境發生變化,行業參與者增多時,產量大增,供大于求,必然增至價格大戰,也必然導致行業的“變冷”。所以說,今年的車市是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在起作用。
在此之前,羅蘭·貝格曾對中國汽車市場做出如下預測:2001-2005,中國汽車將開始出現產能過剩,并引發持續降價,但部分車價仍高于國際市場;2005-2020,汽車市場完全放開,市場作用下的企業快速集中,產能利用率開始上升,價格具有國際競爭力,融入全球市場;2010年后,產業重組完成,出現3-4家全系列制造商,1-2家針對細分市場的制造商;產能利用率良好,市場價格國際化。
也就是說,從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階段來說,現在正處于產能過剩導致的持續降價過程中,這是市場之手擠“泡沫”的過程。
在市場高速增長的情況下,國內100多家都可以吃飽飯,一旦增速放緩,必然導致競爭加劇。而競爭最有效、最直接,也最有殺傷力的武器,就是價格大戰。
價格大戰的后果就是有人壯烈犧牲,市場主導下的兼并重組開始。
最終,中國市場仍將是國際市場格局的翻版。
至于價格,還會降,但沒那么危言聳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