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周之前,“中國機械設備進出口公司蘇州子公司”的名字并不為眾人所熟知,而歸這家公司所有的汽車更讓很多人聞所未聞。之后,戴-克將中國車送上法庭,指責一款名為“城市精靈”電動車的外形酷似奔馳名下的Smart fourtwo,而擁有城市精靈所有權的“中國機械設備進出口公司蘇州子公司”才真正進入人們的視野。顯然,中國機械設備進出口公司蘇州子公司的相關人士并未料到,會與戴姆勒-克萊斯勒的車型發生沖突。
就在幾天前的10月19號,德國客車制造商尼奧普蘭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宣布,江蘇中大集團制造并銷售的中大A9客車涉嫌抄襲尼奧普蘭“星航線”的客車外觀設計,并于近日起訴。之前,擁有“國內微型車之王”的奇瑞QQ,也曾被指責外觀抄襲雪佛蘭的SPARK。
國內車企一再被國際廠商指責抄襲,反映了國內汽車自主設計工業的疲軟和無力。當“自主研發創新”已被國家做為鼓勵推行的行業精神時,我們不僅只把它當作一句口號,更重要的使之成為國內汽車行業實實在在的行為。
國外對中國汽車說NO
據媒體報道,自從城市精靈被指責抄襲Smart之后,在德國媒體的炒作下,已經被鬧得沸沸揚揚。很多Smart的車迷們幾個星期前就已經開始在網上互相傳閱這“中國拷貝”的圖片。德國議員也出來表示:“中國人如此大膽地拷貝德國的技術,實在不可思議!辈⒎Q在德國每年因盜版產品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達到300億歐元。德國人甚至還搬出了幾年前,中國模仿了奔馳另一款車型的外觀設計,并引申認為中國的磁懸浮列車技術也是剽竊他們的。
顯然,國外輿論對于中國汽車生產行業的印象并不好,國內出口汽車的低質、低價擾亂了國外企業的市場策略和利益分配。從奇瑞和吉利汽車在馬來西亞CKD組裝項目接二連三的受阻,以及被外國媒體稱之為“史上碰撞質量最差的”陸風汽車,都可以看出中國車企要想生存,必須依靠自主創新,增加技術附加值,才有可能改變外國輿論對我們的誤解和偏見。
業內人士指出,越來越多的國外車企狀告中國企業侵權,可以視作國外車企在價格方面無法與中國相抗衡,進而使出的“新策略”,中國企業必須增強研發能力和自主知識產權,提高創新能力,才有能力與外國企業抗衡。
國內行業政策的亟待完善
8月30日,中國信息產業網發表了《信息產業部關于加快推進信息產業自主創新的指導意見》,文中指出,要把掌握核心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作為提升信息產業競爭力的重要突破口,營造創新環境,加強組織落實。但與之對應的是,國內雖然出臺了指導意見,但并未有相關行業法規政策進行約束和管理。
“目前,中國還沒有關于禁止和限制國內車企仿造國外車型的處罰政策,相信今后幾年也不可能出臺這種政策!睒I內專家且小鋼認為,在汽車行業,外觀設計的相互抄襲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每個企業在誕生和發展之初都會走模仿借鑒成熟經驗和技術的道路,這并非只是國內車企的“專利”。“鈴木雨燕的外形還跟mini相近呢,但這并不能說明什么!
人民網策劃部編輯劉景明表示:“國際車企狀告中國車企的案件層出不窮,中國汽車企業要想真正與跨國公司平等競爭,一方面需加快原創核心技術的研發,另一方面則抓緊制訂和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戰略!
“本田起訴雙環、豐田起訴吉利、通用起訴奇瑞,汽車圈兒從來就不缺少知識產權糾紛,真正缺少的自主開發,也都是說的多,做的少。”歐德寶國際汽車城宣傳部負責人許正林說,“出臺處罰政策確實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企業的積極性,并會為企業生產設置更高的門檻,但國內企業遲早要走出國門,與國際企業進行競爭,因此法律法規的出臺肯定勢在必行!
東風悅達起亞金佳景專營店總經理徐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將國家出臺懲罰政策總結為“長痛不如短痛。”他認為,中國已經加入WTO,不可能始終為保護個別企業得罪整個國際商業社會,如果國家一旦出臺政策性法規來約束車企的生產行為,肯定會對今后所有汽車企業發展帶來嚴重的影響,但對整個汽車行業的發展來看,不僅規范了整個行業,也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國內汽車行業的設計工業水平的發展速度。
事實上,對于外國企業在知識產權上的質疑,中國車企也要拿起法律武器,用法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利益。所謂“殊途同歸”,既然我們不認同是侵權,就要拿出憑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