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并重組對我國汽車業發展非常重要。規模小的汽車企業只有依托大的汽車企業才會有發展的機會,而較大的汽車企業只有與其他的汽車企業聯合起來發展,才能創造出1+1>2的效益,從而贏得與國際汽車巨頭分庭抗禮的機會。
我國加入WTO以來,汽車業取得長足進步,自主品牌汽車迅速崛起。近幾年發展更呈現出迅猛之勢,不僅汽車產量節節攀升,而且市場已經從國內拓展到國外,甚至大批量登陸一向以汽車業“老大”自居的德國。
盡管我國汽車業規模日益壯大,但這是我國100多家汽車企業的綜合規模。業內專家認為,我國單個汽車企業與國際汽車企業還有很大的差距,迄今為止,我國還沒有一家汽車企業可以與國際汽車巨頭抗衡。為此,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汽車工業結構調整意見的通知》,明確指出我國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汽車企業,并提出將大力推進汽車企業重組。
根源:重組源于產業結構落后
國際汽車業的發展已經證明,汽車業是一個極具規模化特征的產業,市場集中度的提高是以有足夠競爭力的汽車企業出現為前提的。據了解,汽車業發達的國家一般都是由2-3家汽車企業集團壟斷該國的汽車產業,如美國是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德國是奔馳、寶馬和大眾,日本是豐田、本田和日產。
根據國際標準,一個汽車企業年產量為20萬輛才能達到盈虧平衡點,25萬輛/年不會有被兼并的危險,30萬輛/年才具有競爭力。而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現有汽車整車生產企業100多家,年產量達到30萬輛的屈指可數。從企業數量和產品銷量的對比來看,即使把15家主流汽車企業的生產規模相加,也構不成壟斷,更談不上與年產量達到幾百萬輛的國際汽車企業競爭。由此不難看出,我國汽車業結構與發達國家相比明顯落后,規模不經濟、市場集中度低、配套布點太分散的現象非常突出。《關于汽車工業結構調整意見的通知》中幾次提到汽車業的兼并重組問題,在結構調整的任務和措施兩部分中,發改委均要求各級政府部門大力推進汽車生產企業之間的跨地區、跨部門聯合重組,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
中國汽車工業咨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指出,企業多且規模小是我國現階段汽車業的主要特點,因此應該借鑒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兼并重組經驗。通用成立之初,規模非常小,后來通過兼并才取得了今天的國際巨頭地位。因此,兼并重組對我國的汽車業發展非常重要。規模小的汽車企業只有依托大的汽車企業才會有發展機會,而較大的汽車企業只有和別的汽車企業聯合起來發展,才能創造出1+1>2的效益,從而贏得與國際汽車巨頭同臺競技的機會。
目標:合理重組打造“中國式奔馳”
隨著我國汽車業的發展、產能過剩加劇以及海外市場的拓展,我國汽車業面臨的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價格戰不斷出現,直接削弱了汽車企業的利潤。在激烈的國際競爭面前,成本控制不力、盈利能力差的中國汽車企業首先面臨生存的壓力,利潤的減少制約了我國汽車企業的市場開拓和擴大再生產,市場影響力不足造成了產銷量的降低,進而加重了利潤的滑坡,形成了惡性循環。因此,賈新光認為,兼并重組是我國汽車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其實,重組在我國汽車業并不是新鮮的話題,早在2002年就出現了“天一合作”,即一汽集團公司和天津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采取股權轉讓方式進行重組。業內專家普遍認為,重組有利于企業雙方甚至多方共贏,具體來講有三個方面的好處。首先,有利于促進我國汽車企業形成規模效應。在跨國公司的新格局和動輒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的產量面前,國內企業幾十萬輛的規模,連基本的車型開發費用都難以分攤,競爭力更是無從談起;其次,有利于減少重復建設。目前,我國具備整車生產能力的企業有100多家,如果能合理地進行重組,既節省了投資,又加快了規模發展的進程。此外,有利于改變我國汽車市場的競爭格局。現階段,國內外汽車市場上,我國汽車企業之間的“自相殘殺”尤其突出,重組無疑能夠大大減少我國汽車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為我國汽車業創造一個和諧的發展環境。
事實上,在發改委提出重組前,我國大多數汽車企業在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已經認識到重組的必要性。國內一家龍頭汽車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中小汽車企業被高成長性汽車企業兼并整合,高成長性企業就會在工程建設、技術設備等方面提供現場支持和指導,同時中小企業可以直接吸收高成長性企業在制造工藝、產品質量、管理模式乃至經營理念等方面的經驗,提高中小汽車企業的發展速度;而高成長性汽車企業也可以通過重組,使企業的生產基地延伸到其他地區,進一步擴大資源和規模,提高創新整合能力。
在這方面,近兩三年也有成功案例。比如哈飛汽車與昌河汽車同屬于我國微車企業,由于兩家企業在市場定位及價格上都非常接近,因此在微型車行業是絕對的競爭對手。相爭不如合作共贏,兩家企業于2005年正式整合。哈飛汽車相關負責人表示,南北兩家汽車企業聯手,不僅可以節約采購與營銷成本,而且可以共享研發資源。
隨著全球汽車業競爭的白熱化,重組已經成為我國汽車業的必然趨勢。相關專家和我國多數汽車企業都認為,只有通過兼并重組,我國汽車業的資源才能被合理整合,形成規模效應,盡快提高我國汽車業的市場集中度,打造“中國式奔馳”,實現“汽車強國”的夢想,真正與國際汽車巨頭分庭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