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利車身最高,在三車中獲得了最佳的視野效果和相對較充足的頭部空間。羚羊車身最矮,千里馬雖然車內高度比羚羊稍大,但由于A柱的特點使得駕駛者會感到頭部空間格外的局促,對于身高170cm的駕駛者放遮陽板的時候都會觸碰到頭部。夏利的大腿支撐比它的競爭對手要好一些,羚羊駕駛座椅可以手動調整高低和腰靠,所以適應不同身材駕駛者的靈活性更高。而千里馬可以通過調整方向盤角度來獲得一定補償,對大個子駕駛者會欠缺一定的腿部支撐,或許長途駕駛會因坐姿感到疲勞。
夏利和羚羊的后排靠背都可以按3:7的比例分開放倒,而千里馬不具備此項實用功能。羚羊和千里馬因為軸距相對較長,腿部空間占有一定的優勢。夏利后排乘員的腿部空間就顯得比較局促。
羚羊500升的行李廂空間遙遙領先另兩名競爭對手,日本鈴木確實在小車的研發上具備諸多優勢。這也是值得另兩位競爭對手借鑒和改進的。
羚羊的做工也很精細,而且配置更為齊全(圖為羚羊內飾圖片)
在駕駛方面,測試的羚羊和千里馬有轉向助力,駕駛起來都比較輕松,夏利在停車人位時稍顯費力。夏利的減震更柔軟,對于細碎的路面回饋不敏感,但緊急變線時側傾比較明顯。羚羊和千里馬減震稍硬,尤其千里馬更具駕駛樂趣。懸掛系統三車前懸掛均為前麥弗遜獨立懸掛。羚羊和千里馬后面同為雙連桿獨立懸掛,夏利前后均為麥弗遜結構。相對于國內多數轎車采用的后扭力梁非獨立懸掛來講他們可以獲得更高一些的穩定性和舒適性,但后者結構簡單更加堅固。
夏利所采用的豐田8A發動機技術很成熟。雙頂置凸輪軸結構,直列4缸16氣門,3500轉時進發110牛·米最大扭矩,6000轉時輸出最大功率86馬力,而羚羊采用的是單頂置凸輪軸,同樣為直列4缸16氣門,最大功率和扭矩參數與夏利的豐田8A發動機相同,0~100公里/小時加速羚羊占有微弱優勢。而1.3升千里馬采用的是單頂置凸輪軸,直列4缸12氣門。在3000轉時迸發114牛·米最大扭矩,5500轉時輸出最大功率83馬力。
由于千里馬最大功率比它的兩位對手少3馬力,自重大100多千克,所以0~100公里/小時加速落后近2秒。但在3000轉時便獲得了大于對手3500轉時的110牛·米,所以千里馬的低扭要優于夏利和羚羊,尤其在相對擁堵的市區,發動機在低轉速上加速性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