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三個德國老牌汽車廠商,他們都為世界汽車工業的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在20年前他們各自分別推出了一款超級運動轎車,它們的外觀和其他同系列產品的區別并不明顯,但在車輛性能上可是天壤之別。在這20年中這三個廠商分別更新了幾代全新產品,它們在全世界有眾多的追隨者,在各項汽車賽事中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2007年這三個廠商的全新一代產品終于亮相了。
今年3月底,梅賽德斯-奔馳的高性能AMG車型正式登陸中國。時隔近5個月之后,E63 AMG終于能提供試駕,我們當然要保握機會,這次就來體驗一下6.3升V8發動機在E63 AMG上面的表現。
隨著E級的小改款,E63 AMG也與先前的E55 AMG,在外觀略有不同。更加突出的4橫柵水箱罩,展現出銳化的車頭線條。同時,肌肉線條更為厚實飽滿的進氣格柵,搭配深色網格與側邊柵孔,讓車身高度較普通E級大幅壓低的E63,蘊藏濃厚的速度動感。
同樣地,E級的小改款也為E63的座艙帶來不同的細節變化。最大的改變,來自駕駛操控接口的改進,包括方向盤、三環儀表盤與擋桿等處。小改E級的多功能方向盤按鍵,改為左右雙橢圓8按鍵組設計,清晰良好的觸感與人體工學設計,在行車時不管是對行車電腦、音響與通訊系統的操作,都可以體會這套系統簡捷就手的設計。方向盤還有一項重要改變,舍棄E55原本的方向盤背后的換檔按鍵設計,改采AMG鋁合金換檔撥片,右升檔左降檔與長片式設計,在實際用雙手撥壓時,不管是位置與按壓感覺都相當好用。
在功能方面,三環儀表版盤與擋桿的設計其實大致沒有變動,僅在外觀設計上略有不同,不過對于駕駛而言,視覺辨識度與操作感還有所不同。原來E55采用的白色三環儀表,在E63改為深色,雖然仍采左時鐘、中時速附液晶內表與右轉速設計,不過E63的深黑底色對比白色指針與數字,在視覺效果上確實較為突出,另外,點綴的紅色調轉速紅線區與雙數時區,則讓整體質感更具運動風格。最后,圓形擋桿頭與發動機按鍵設計,也多少為操控接口帶入新的設計元素。
舒適優先,強勁動力控制良好
對于多數人而言,面對動力輸出超過500匹的動力巨獸,難免有相當的心理負擔。在Keyless模式下,按壓排擋桿上的發動機啟動鍵,瞬時一聲的低沉嗚鳴發動機運轉聲浪,清楚告訴駕駛者這輛車絕非泛泛之輩。不過,似乎對于E63而言,如何抓住已認同梅賽德斯豪華舒適的產品基礎,卻想更進一步的滿足操控樂趣的車主胃口,才是首要的事情。因此,在市區開著E63的試車組,感覺到的是一輛精準抑制強大動力輸出的梅賽德斯-奔馳,讓每個人上車后,無須繃緊神經,隨時擔心突然涌現的強大動力輸出與極敏感的操控性,在駕駛與精神上的負擔。
轉到車側,常見的AMG樣式18吋5幅雙肋式鋁輪轂,配合前40后35低扁平比的跑胎,展現出強大的運動性。相對地,四輪內藏的大型通風剎車盤片與鑲刻AMG字樣的剎車卡鉗,則是高制動性能的具體呈現。另外,前葉子板上的6.3 AMG銘牌,則是提醒路人,發動機蓋下那顆動力心臟,絕非泛泛之輩,而是出自AMG之手的6.3升V8大排氣量自然進氣發動機。
輕輕踩下油門,僅以低轉速運行的6.3升V8發動機,流露出的低鳴聲與舉重若輕的起步感,彷佛一曲優閑的散步低吟曲。想想這也難怪,高達514匹與642牛米的動能,要平順輕松地推動E63的1.8噸車重已是綽綽有余。因此,E63選擇以悠閑的姿態,面對駕駛的平順起步指令,不過于敏感的油門踏板,伴隨大排量自然進氣發動機的線性動能輸出,每次的輕踩油門起步,都能感受到油門與發動機力道的回饋,在經AMG調校的7G-Tronic 7速手自一體變速箱處理后,是一種實時、平順與充沛,卻還有更多在后頭等著右腳召喚的愉悅感。
油門幅度尚未過半,已清楚感受到E63動力釋放的變化,不停留,一路踩到底,以Kick Down(強制降擋)全油門進行沖刺。不過,受惠于良好的底盤穩定性與座艙隔音效果,盡管油門全開,座艙內仍沒有感到絲毫的不安感,反倒是一派的舒適與輕松,若閉上眼睛舒服坐著,還真的會忘卻大幅拉升的速度感。
然而,坐在駕駛座上,眼睛、耳朵與身體所接受的訊息,卻讓人不得不確信,這輛E63正全速奔馳中!因為,當你深踩油門時,耳際響起由前方V8發動機傳來的轟轟澎湃聲浪,身體也感受逐漸加強的貼背感,接著,最有趣地方,便是高速道路前方的車輛與兩旁風景,彷佛啟動快進模式迅速接近,轉瞬便來到眼前。
此時,雖然轉速紅線區高達7,200rpm的6.3升V8仍擁有源源不絕的充沛動力,還是得適時松開油門,低頭一看,原來指針已飛升到180km/h。接著踩下剎車,E63 AMG的制動系統此時便展現功效,在高速踩下油門后,啟動扎實的剎車迅速降低車速,同時,AMG這套剎車系統,仍維持循序平穩的作動特性,讓車內成員在減速過程,不致于感到不舒服。
在彎道路段,E63 AMG還有許多利器可以順道搬上臺面。包括,E63 AMG搭載的AIRMATIC空氣懸掛,駕駛可同過懸掛高度與氣壓式避震器可調按鍵,在挑戰激烈的彎道操駕時,適時降低底盤高度與提高避震阻尼系數,完成設定后立即感受到E63更趨硬朗的底盤反應與更佳的車身側傾抑制,讓彎道操控的極限性更加延伸。另外,E63 AMG還有項有趣的配備——動態多重支撐充氣調節雙前座椅,這套系統可以感知不同程度的彎道路段G值,主動充氣座椅的左右腰靠部位,為駕駛在動態中提供身體更多的支撐。
整體而言,僅管路面寬度略小的山道讓E63在彎道轉向的敏捷不易發揮,不過穩定的循跡與降檔自動補油維持轉速的設定,仍讓E63 AMG在出彎后,能立即全油門沖刺釋放強大動力,迅速前往下一個彎道。
寶馬-M5
一個品牌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1982年,寶馬的E28 M5就是用它6缸的動力給汽車界帶來“高性能豪華車”的概念,20年過去了,最新的第四代M5已經面世了,而全世界也僅僅是35000人能享受這輛M字頭的寶馬。或許我不該激動,但控制不住自己,寶馬的M字頭已經成為男人們的夢想,有車如斯,此生足矣。
發動機與變速箱
全新BMW M5是世界首部搭載高轉速V10引擎的量產車款,結合全球首創的SMG Drivelogic七速序列式手排變速箱,讓全新BMW M5擁有4.7秒內完成0-100公里/小時加速的超強實力。
這次新的2005版M5用的V10引擎和上一代的V8引擎同樣是5.0的排量,不過寶馬的工程師們還是擠榨出額外的79kw馬力出來,令新的M字頭達到373kw的戰斗力;而同時最高轉速也達到了8250rpm,比之前高出1250轉,厲害厲害。結果呢?結果就是新的V10引擎升功率達到了每升75kw!扭矩也是不得了,新數值是520Nm!比上一代大了20Nm!
這些都是表面的輸出數據,其實看看到底新發動機在細節上做了什么更改,我們就能理解為什么寶馬工程師花那么多心機了。75.2mm的氣缸沖程是短得不能再短了,至少目前沒有任何引擎能比它還要短。目的很簡單,是為了讓90度夾角的V10引擎能輕易飆到高亢的轉數。氣缸套也換了硅鋁合金材料制成,和生產F1引擎是出自同一個鑄造廠,剛度強度都不同反響……發動機是M字頭的心臟,就如優良的種馬血液里流淌著的絕對純種的家族血液,能讓全球寶馬迷為之瘋狂。
外觀
端詳著全新的BMW M5,其優雅細膩卻又充滿張力的車身曲線,相對于其他高性能跑車,顯得格外冷靜,縱使如此,車身仍然不經意地流露著潛藏的狂熱M基因。前超大型進氣口及擾流設計,顯示出同級別運動轎車領袖的氣度與大格局。側面的鰓狀飾板設計、流線的外后視鏡,突出的側裙造型,新M5整車的動感氣質自然地散發著;而車尾部和側面特有的M標志,如勛章般告訴著旁人其身為M家族成員的純正血統。車尾的四支排氣管、后擾流板,加上M系專用的19寸輪圈,全新BMW M5這部高性能巨作的運動風范渾然天成。
操控
我始終相信寶馬是最豪華的路面之王。我從來都沒有懷疑過新M字頭的操控性。新M5在操控方面仍然領先于對手,它的操控相當精確,只是需要駕駛員敢于大膽地去控制方向盤,M5會用極佳的運動感來回報你。當使用無級調節的減震被設定在常規或舒適模式時,已經足夠M5輕松地越過多彎的山路了。而運動模式似乎只適合身強力壯的人使用,因為M5的速度不會因為使用了運動模式而加快,但此時操縱方向盤卻需要更大的力氣,沒有相當的技術你還真的駕馭不了他。
寶馬M5歷程
寶馬M的歷史源于寶馬悠久的賽車傳統。享譽世界的寶馬M公司的前身是1972年成立的寶馬汽車運動股份有限公司(BMW Motorsport GmbH),專門負責賽車和高性能車輛事務。在上世紀70年代,紅色-紫羅蘭-藍色相間的寶馬賽車是房車賽道上當之無愧的明星,因此,一些執著的客戶要求寶馬生產擁有賽車性能并適合日常駕駛的汽車。對于這個需求,寶馬公司很快就做出了回應,于是他們開始制造高性能的寶馬5系列。這是寶馬工程師設計制造的第一款高性能運動型轎車,其發動機、懸掛和制動都借鑒了賽車的思想,在當時引起了巨大轟動。強勁的動力和出色的操控性使得寶馬在全球每一個角落都擁有無數的擁護者,因此,寶馬M系車型也成為那些對汽車性能有著狂熱追求者的夢想。
奧迪— S6
和AMG、M-Power相抗衡的Audi車款非RS系列莫屬,可惜的是本代A6目前只推出了S6,RS6要等到九月IAA或明年初日內瓦車展才會亮相,因此應戰E63與M5的重責大任暫時先交付S6。雖然其出力輸給兩位對手70hp以上,但由于先天體質極為強健,故下一代RS6有可能會在馬力競賽中脫穎而出。
前代RS6搭載由Cosworth調校的V8 4.2升Bi-Turbo引擎,能輸出450hp/57.1kgm的最大動力,配合Tiptronic五速手自排后,0~100km/h一樣有4.7秒的亮眼表現,解除250km/h速限據說有305km/h的能耐,與當時的E55與M5實力算在伯仲之間。本代S6出力已來到435hp/55.1kgm的水平,主因是搭載了源于Gallardo的V10心臟,并將排氣量由5.0升加大到5.2升,以及加入FSI缸內直噴供油系統。這顆強心在’05年小牛剛發表時最大馬力就達500hp之譜,’06年則再調漲至520hp(扭力52.0kgm),但用于S6身上因定位、實用性等考慮而大幅調降,如此不難想見未來RS6在V10的挹注之下,不論是采Quattro GmbH慣用的雙渦輪架構,或新一代如RS4的NA高轉速手法,都將有突破500hp的實力。
配置Tiptronic六速手自排的S6,0~100km/h原廠數據為5.2秒,極速則一樣是電子限速的250km/h,加速表現不算突出的原因是其空重達1910kg,比E63、M5平均多出近100kg,將來新RS6若不進行瘦身,別說加速占不了太大優勢,連操控都會受到不小影響。談到駕控性,S6除以19吋寬胎、385/335mm大徑碟盤與強化懸吊入主外,著名的AWD也采取40:60的可變配比設計,按慣例RS6應會用上前八后四活塞卡鉗、Magnetic Ride電磁感應懸吊與更大的車胎,配合更精細的調校將是世界最強四驅房車。
最后,S6的內外裝已相當夠水平,諸如LED日照燈、強悍卻不失優雅的空力套件、MMI整合接口、Recaro電調跑車椅都可在其身上見到。相信RS6則會用上更多的碳纖品裝飾,代表RS-Line精神的暴龜輪弧也不會缺席,這三強的爭霸屆時又將是一個有趣話題。
結語:
每個男人對于跑車都會存有幻想,但駕馭跑車就得背負一些壓力,特別是在上了年紀之后,所以買部外型保守但內在強悍的「四門」跑車,也是現實和圓夢中的平衡點,相信E63、M5乃至于未來新S6的客戶都是低調但懂車、識車的精英分子,其中我們特別推薦E63。E63讓人著迷之處是,它可以「輕松」開得很快,這輕松的意義除了易駕、安全之外,最重要的是保有舒適因子,或許有讀者會吐槽說M5、S6怎可能不夠舒適?請大家注意這舒適指的是沒有壓力。
M5的轉速很高、SMG也很聰明,會退檔補油,但是高亢的排氣聲浪就會讓人精神緊繃,隨時想找對手搏斗;S6在新配置的V10 5.2發動機帶動下,瞬間加速的力道并不太顯突兀,使駕駛比較輕松,過去E55稍微有這樣的問題,但E63好多了,開起來是既順又快,想緩行蹓車引擎亦不會躁進,這點真的是佩服AMG工程師。基本上如果你隨時都要熱血,那M5是最佳選擇,若閣下覺得四驅有必要請進入S6的世界,E63可以說是全方位的四門車,跑車與房車的性格兼具同時達到兩面完美,能滿足多數車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