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實用主義 試駕北京現代伊蘭特[圖]
試駕手記
作為一名專職的汽車記者,在被分派去試駕伊蘭特一個月之時,我并沒有一絲興奮。因為,在慣常的思維定式里面,與大眾、豐田等品牌相比,韓國車在某種意義上是低價低質的代名詞。特別是在年初,記者在現場采訪伊蘭特下線儀式時,看見伊蘭特從頻繁閃動的鎂光燈和陣陣的快門聲中一躍而出時,我當時突然覺得有些失望,因為,其前臉的豎條形的水箱隔柵實在不是我喜歡的。
而后,在今年的一年里,我雖然多次采訪北京現代,也大體了解了如今的韓國車已非以前的韓國車,品質已經有了大幅提升,甚至不遜于歐美等汽車品牌。但是,對于伊蘭特,我一直沒有太大興趣。
后來,聽說伊蘭特在今年冷清的車市中異軍突起,逆勢上漲,銷量逐漸占據了中檔車的老大,并且帶動整個北京現代,銷售躍入全國轎車企業的前5名?匆娫趤嗊\村汽車交易市場,車蟲、車販競相銷售伊蘭特,而伊蘭特的價格也一降再降,像中檔車市的一條鲇魚,擾動了中國轎車市場向著其應該發展的方向前進。這時的我,也開始對伊蘭特有了絲興趣,探尋著其快速發展的秘密。
再后來就是一個月的試駕,讓我不得不開始靜下心來,全面體會起伊蘭特的種種。其間雖然因不斷的出差,總是打斷我的試車計劃,一直到還車,都沒有能夠去跑跑長途試駕,但是,伊蘭特的形象已經在我心中悄悄地改變了。漸漸地,我理解了,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會去買這款看起來普通,但開起來比較輕松、配置齊全、價格相對便宜的中檔轎車。
前一段時間,在車市與一位經銷商聊天,談起買什么車好的問題。這位在車市上已經打拼多年的“老車蟲”說起了他買車的幾條原則:剛上市的車不買、維修貴的不買、配置低用起來不方便的不買、價格比同檔次車型明顯高的不買。這位人士給他的買車經總結為兩個字:實用。至于其他的,諸如外觀、內飾等等因素都可放在第2位考慮。
實用,這句話實則說出了家用車應該具備的最根本因素。居家過日子,再美麗的東西在歲月侵蝕下都會退去顏色。當車已經不再是個可以炫耀的奢侈品時,選擇物美價廉的、性價比高的車型也就成為理想的選擇。這就是所謂的買車的實用主義。伊蘭特就是這么一款實用的家庭轎車。
初識伊蘭特
試駕伊蘭特是從一個明媚的午后開始的。當記者趕到國門大廈附近取車時,一輛黑色的1.8升自動擋伊蘭特已經在那里等候了。盡管在馬路上已經看得多了,但是一想到要開這車一個月,不禁還是想仔細打量一下這個車。
伊蘭特的外形算不上出色,充其量只能算上個中庸(當然每個人的審美觀不同,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從尺寸上看,伊蘭特屬于標準的中檔轎車,并有著韓國車典型的特點。它的外形尺寸為長4525毫米、寬1725毫米、高1425毫米,與凱越大小相若,僅僅長了10毫米。這樣的尺寸其實就是為了迎合大多數消費者是家庭第一輛車,要求又能多拉人、又不丟面子的心理。
從側面和后面看,伊蘭特的外形設計還是比較流暢的。明顯修長的發動機艙和較短的行李艙顯示出它的設計接近目前國際流行的短尾造型,這種設計的好處是可以合理調整車輛的前后重心比,增加車輛的運動感覺。伊蘭特的側面線條在尾燈處往下塌,和索納塔類似,形成現代車系的統一風格。而從后燈組延伸出的腰線直達前輪眉,與前燈組延伸的線條相互呼應,整體感不錯。
伊蘭特設計中的敗筆在于前臉。雖然中國版伊蘭特比韓版的造型已經優化了許多,水箱隔柵也從橫條的改為豎條的直瀑式,但是,前機蓋上的兩條隆線前延至鍍鉻格柵成V形夾角,雖然有了前沖的運動感,但是顯得不夠大氣。而其黑色的前大燈雖然有了一絲寶馬的影子,但是總覺得和整車風格不夠協調。
伊蘭特的行李艙空間容量適中,為415升。在行李艙的地板上還設有一個網兜,4個角可以固定在行李艙地板上,以方便固定一些物品。
輕輕拉開伊蘭特的車門,感覺車門的厚重感比較適中,開閉車門的聲音沒有寶來那么厚重,但是,比起同價位的其他車型,還是不錯的。
伊蘭特的內部比較平淡,但是對于一款家庭轎車來說,方便實用、齊全的配置似乎比炫目的內部裝飾更有意義。
坐進車內,調整好駕駛姿勢,感覺座椅有點低,但是對于一般身材的駕駛員來說,車內空間還是比較充裕的。后座為劇院式設計,略高于前排,這樣的設計有利于開闊后排乘員的視野。內飾線條簡潔、做工細致,仿桃木裝飾顏色深沉,色彩搭配得還算協調。
伊蘭特的中控臺設計有點像飛機駕駛臺。內飾的材料雖然有種塑料感覺,但是,裝配質量和做工都還是不錯的,精細程度要比一些美國車好。
中控臺由上至下分布著音響系統、空調系統以及煙灰盒和外接12V電源?照{為自動空調,只是前后不能獨立控制。在中控臺的下方與換擋桿之間更是增設了耳機和電話插孔,并配有硬幣放置盒和前排座椅電動加熱按鈕。另外,車內有許多小設計還是不錯的,例如,副駕駛位置出風口下有放手機的手機盒;中間出風口下有放置票據的票據盒,這些也體現出伊蘭特的實用性。
新實用主義
從廠家提供的技術資料來看,伊蘭特發動機的技術參數還是不錯的。它采用的是雙頂置凸輪軸發動機。在6000轉/分鐘時可以輸出最高130馬力,而在4500轉/分鐘輸出163牛·米的扭矩。這可以看出伊蘭特的發動機應該屬于高轉速發動機,其技術參數也要略好于凱越。
伊蘭特變速器與發動機匹配得還算可以,從1擋加到4擋,除了在低轉速時可以感受到一絲換擋的沖擊,其他時間都還算平順。
伊蘭特的底盤設計明顯偏重于舒適性,懸掛柔軟,路面的顛簸被很好地消除。但柔軟的懸掛不可避免地帶來了路感的模糊和拐彎側傾的加大。
伊蘭特整個底盤調校的比較注重舒適性,伊蘭特前輪采用的是麥弗遜式懸掛,后輪采用的雙聯桿懸掛以及四個充氣減震器。偏軟的懸掛系統,使坐在后排的乘客在行駛過程中感到十分舒適。同時,標配的195/60R15的寬胎更使這款伊蘭特行駛平穩,抓地力綽綽有余。
這種偏軟的底盤雖然可以保證乘客的舒適,但是在彎道的表現上,伊蘭特的表現就差強人意了:在中低速過彎時,穩定性表現良好;但在高速過彎時,車身的側傾則比較明顯。
特別是與寶來等硬底盤的車相比,伊蘭特的高速穩定性能一般,行駛在高速公路上,遇到緊急情況的變線,伊蘭特就側傾的厲害,給人種不安全的感覺。
享受伊蘭特
隨著試駕伊蘭特時間的增加,記者對于伊蘭特有了更加切實的體會。首先,記者開始逐漸享受到伊蘭特“大”的好處了。一次,拉上4個人出游,后排雖然坐了3個人,但是也并不算擁擠;另外,車大了也沒有像想象中那么不靈活,由于有倒車雷達,即便是新手也可以輕松地停車入位。
其次,開始適應車內的語音提示系統了。與索納塔一樣,伊蘭特也裝有語音提示系統,就是當起動車輛而駕駛員沒有系安全帶時,車內就會有語音提示扣好安全帶;另外,在車速超過110公里/小時時,也會提醒駕駛員不要超速行駛。這套系統在開始時頗令我煩,不過,慢慢習慣了就體會到它的好處,F在,我開車只要一到110公里/小時左右,就會習慣性地松開油門,以免有聲音提醒超速。
再有越來越感到伊蘭特車上一些小裝置的實用性,比如放零錢的小格子,就為經常走高速路的我省了不少事。
挑剔伊蘭特
在伊蘭特儀表盤上,可以顯示車輛的平均油耗。初時,記者開車時,一直以這個油耗表來計算油量。但是,慢慢時間長了,記者發現這個油耗表反映極為不靈敏,無論何種情況,幾乎都在10升左右。記者試著用開關空調、跑高速、空擋大油門等等辦法測試,發現這個油耗表的變化范圍只是在9.6升到12升之間緩慢變化。這種情況,顯然與實際油耗不符合。
后來,萬般無奈之下,記者只好通過記里程和加油量的辦法估算油量。結果,按記者平時用車的習慣,上下班正常行駛的百公里油耗為11.2升左右(說明一下,記者平時經常走高速路,開車也比較費油),這樣的油耗水平只能算一般。
- 1
?怂 詢底價>> 9.98-16.99萬 報價 | 參數配置 | 圖片 | 論壇
- 2 捷達 7.58-11.93萬 詢底價>>
- 3 朗逸 10.78-16.69萬 詢底價>>
- 4 速騰 13.18-22.58萬 詢底價>>
- 5 科魯茲 10.89-15.99萬 詢底價>>
- 6 新桑塔納 8.49-12.38萬 詢底價>>
- 7 軒逸 9.98-16.9萬 詢底價>>
- 8 寶來 10.78-14.83萬 詢底價>>
- 9 凌派 11.48-14.98萬 詢底價>>
- 10 凱越 9.69-11.79萬 詢底價>>
-
2006款現代伊蘭特國外詳解 3081
-
2013款伊蘭特GT 亮相 19524
-
海外試駕 2011款現代伊蘭特 限量版 25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