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 新勢力 試駕Lexus新一代RX
不可諱言的,在豪華車的市場中,歐洲品牌向來受到富豪人士的青睞。百年的車廠歷史,加上歐洲長遠的精致文化薰陶,都讓歐洲豪華品牌,似乎先天就較其他品牌,多了幾分光彩。而與加州淵源深厚的Lexus,就像是當年的Napa Valley葡萄酒一般,以實力與工藝,在20年間,在全球車壇發光發熱,打下亮眼的成績,與歐系的豪華進口車,取得平起平坐的地位。我們飛過大半個地球,來到Napa Valley,想必Lexus自信著,他們的新產品是足以打敗舊勢力的杰作。
就像是盲飲會一般,品評者,僅能依靠自己的舌頭與味蕾。全新的RX是否如此優秀,這段的試駕,試駕組將會親自找出答案。
初探RX,第一印象
在加州清涼的氣候與陽光上,繞著全新世代的RX好好的走上一圈,看看Lexus的設計師,為RX換上了什么樣的新元素。
從5公尺的距離外看著全新的RX,感覺上與現行車款的RX在設計主軸上差異并不大,遠俐落的車尾、銳利的D柱三角窗轉折等,都與前一代產品相似,消費者絕不會誤認RX的車系血統。
隨著腳步越走越近,新世代RX的設計元件便突顯現了出來。新的RX在視覺上最明顯的就是車身厚度的增加。隨著汽車產業對于安全性要求的提升,為了保護車內的乘員,金屬鈑件所包覆的面積越來越大,讓車輛的側面設計,越來越厚實,許多的車輛,也因此而看起來越顯笨重。
不過,Lexus的設計師,并沒有因為這項限制,而讓RX落入俗套,Lexus的設計師巧妙的利用肩線的設計,帶來不同的視覺享受。隨著光影的變化,新一代RX在肩線折曲的強調,給觀者較前一代車款更加堅實的視覺感受。而這道新加入的肩線,又把依著L-Finesse設計元素所打造的前后燈組的銳角,前后相連,讓前燈組飽滿的視覺力道,延續到后燈組,在車身周邊,打造出視覺力道的循環,讓車身較前一代產品更為厚實的RX,因而不顯笨重,反而給觀者更強烈的信賴感。
家族一致的造型元素
順著力量的循環,來到了車頭,熟悉的大尺寸梯型直瀑式水箱護罩,也映入眼簾。自GS開始的全新車頭造型,已在ES、LS、IS等各主力車款上亮相。而在GS之前推出的RX,也終于能利用大改款的機會,換上新一代的品牌識別,讓RX表現出新一代Lexus專屬的尊貴質感。
與其他車款不同的,RX水箱罩的上緣,還向左右展開,與銳利的頭燈組連結,并與車側延伸的肩線相呼應,再將線條,導引到水箱罩中央的Lexus廠徽。這一段巧妙的設計,讓力量循環的概念完整:L廠徽及其后方的引擎,正是RX力量的泉源,透過線條的導引,循環于車輛的周身,帶來源源不絕的動感。過去日系產品設計意念不夠明確的問題,在RX身上,不再復見。
從規格數據來看,新一代的RX,除了肩線以下鈑件的比例加大,以提供乘坐人員更佳的保護外,車身的尺寸亦隨之放大。全車長增加了30mm至4770mm,車高、軸距等也隨著略為增加,除能提供更大的防護設計外,內部的空間也將能因而受惠。
整體而言,全新的RX,在視覺上,給人更雄偉更為動感,相較之下,發表之初讓人覺得富運動感的前一代RX,便顯得溫文豪華的質感。Lexus的設計師利用肩線與燈組的點綴,成功在相似中打造出不同的面貌。
新一代 RX 已將原本的大尺寸天窗,再次升級為全尺寸的玻璃車頂。只是次試駕的所有RX車款中,只裝置了一般小尺寸天窗。
本文為轉載文章,僅供參考,并不代表本站立場。
以駕駛為中心的車室設計
相對于外觀的設計,打開RX的車門,車室內的變化之巨,讓人印象深刻。現行RX車系的內裝,延續2003年以來的設計,以直柱的意象,打破當年SUV車單調的內裝,在車室內營造出轎車的質感,當年成功打破了市場對SUV的刻板印象,也創造了RX數年來亮眼的成績。而在眾家SUV產品均已成功吸引轎車的使用者的現在,Lexus的設計師則是希望以狂野動感的風格,在市場中創出不同的魅力。
進入RX的車室之中,所有人必定會被RX那獨特的非對稱式中控臺所吸引。相對于現行車款的直線構成,新一代的RX車室則是以圓弧為基礎,以駕駛者為中心,不斷向外擴散,并在控制面板的部份,加上大面積霧銀飾板,打造出全新的中控臺,十分的搶眼。
相對于前一代謹守對稱原則的設計風格,新一代RX以駕駛者為中心的設計,對比十分強烈。
新一代人機控制介面-Remote Touch系統
與前一代RX的EMV系統相比,新一代RX在控制介面上做了全新的改變。Lexus舍棄了過去數年所強力推銷的觸控螢幕介面,改采全新名為Remote Touch的使用介面。
相對于歐系高級車品牌紛紛選用旋鈕式的控制介面,Lexus則選用類搖桿式的設計,使用者只要利用兩指輕推方型的搖桿,畫面的游標就可以任意方向的移動。而在這套系統之中,Lexus整合了音響、空調、行車資訊、衛星導般等各式功能,讓使用者僅需要利用搖桿,便能完整控制車室內的電裝系統。
在實際試用下,像是電腦與滑鼠般的使用介面,Remote Touch對于重度使用電腦的試車組而言,完全沒有學習問題,立刻上手。
而舍棄觸控螢幕的設計,讓顯示器不必再局限于駕駛者伸手可及之處,因此可以深植在中控臺之中,上面可以有大尺寸的遮陽板,讓炫光的問題降至最低,在試車過程中,RX新的液晶螢幕,顯示及閱讀的效果,較原有的設計,好上不少
在一般的狀況下,液晶螢幕的畫面,并不會出現游標 (右上圖)。而當駕駛使用Remote Touch系統的控制桿時,畫面便會出現手指狀的游標 (右中圖黃色圓圈處),讓駕駛可以利用游標的移動來完成各項的操作。而音響及空調的控制、衛星導航、行車資訊與車用電話等功能,也都整合至Remote Touch系統中。
底盤工程的進化
而除了內裝之外,新一代RX最大的改變,其實是在看不到的地方─底盤。前一代的RX,Lexus采用一種稱為雙連桿麥佛遜的結構做為后懸載。而在新一代的RX身上,Lexus為其換上了雙A臂的結構。與一般雙A臂結構不同的是,RX身上的是稱為Compact Double-Wishbone懸載結構,Lexus的工程師成功讓懸載結構能縮至最小,因此,提升 RX 操控表現之余,仍可以保留良好的車室與行李廂空間。
新RX的后懸載系統稱為Compact Double-Wishbone。由圖中可以看出,其采筒簧分離的設計,以增加舒適表現,并將結構的縮小,保留較大的車室空間。而其結構中還加入了縱向的拖曳臂。
由于新一代RX尚未在美國投產,故本次試駕活動所有的RX車款,都是在日本生產后運至美國,而日本出廠的RX,有二種懸載調校的選項,因此我們有機會試到著重舒適的美規懸載設定,以及著重操控精準的歐規懸載。
我們特別挑了歐規懸吊設定的 RX,一路往Napa Valley谷地及山區駛去。南北狹長的Napa Valley,有二條平行的公路貫穿整個谷地,路面品質良好,大部份是筆直的路線,RX行駛其中平穩、舒適,車室隔音良好,偶而的路面坑洞也不會影響行路的穩定與舒適,碎震的吸收也比印象中前一代 RX 的首批美規設定的情況,好上許多。
接著,我們往谷地周邊的山路駛去。Napa Valley二旁的山形不算陡峭,與臺灣一般的山區道路類似,就算是偶而出現的之字形連續上坡,以RX350的動力,最大275匹馬力的V6引擎,應付起來得心應手,加上新一代 RX 將改采六速變速箱,動力的銜接更為綿密順暢。
當面對山路中的連續彎路時,方向盤時而左打,時而右打,RX車身因慣性造成的重心移動,并未對車體的控制帶來困擾,后懸吊將車尾的穩定性照顧得很好。而轉向的反應速度則中規中矩,雖稱不上犀利,但對入彎出彎的時機拿捏仍可輕松掌握。
或許,RX的車主并不太會有山路激烈操駕的機會,但整體來說,新一代 RX 在底盤的精進后,操控反應上已較前一代有大幅的進步,已擺脫美式SUV孱弱的傳統印象。
Napa Valley二側的山路,常有之字形上坡的U型彎道。不論是進彎減速、進彎后的車身控制,以及出彎時能否迅速回復車身重心,拜懸載系統進化工程所帶來的效果,新一代 RX 在操控上已較前代產品大幅進步。
結語
在離開Napa Valley的時候,看著一排排的葡萄藤,思緒似乎遙想來到1976年。在1976年那場改變葡萄酒版圖的‘巴黎品酒會’之后,Napa Valley以及眾多新世界酒,終于揚眉吐氣,在世界酒壇打出一片江山。而法國酒壇,自然百般的不甘心,但在巴黎品酒會的30年后,再次舉辦了盲飲的復賽,新世界的Napa Valley紅酒,再次打敗了傳統名廠,證明了其實力與品質。
然而,即便如此,放眼頂級葡萄酒市場,法國勃艮地與波爾多的王者地位依舊沒有撼動。而汽車產業中的高級車市場,來自司徒加特與慕尼黑的德國頂級汽車品牌,在全球富豪的眼中,吸引力依舊。
經過二十多年的經營,Lexus已經用產品與銷售量,證明其造車工藝與設計理念,已經足以在高級車市場占有一席之地。這是無庸置疑的。但是在頂級的客層之中,Lexus是否已經足以與歐洲傳統大廠平起平坐?我想這就像是新世界酒與歐洲葡萄酒之間的競爭,還需要待時間來證明。
第二代 RX 無疑是Lexus歷史上最成功的產品。其尺寸與造型,相較于第一代產品,都有著長足的躍進,加上與眾多車廠不同的SUV設計思維,讓其成為市場上最成功的LSUV產品。在高級品牌的SUV級距之中,早已取得市場絕對領先的地位,并且成了歐陸豪華品牌急起直追的對象。
而在 RX 的帶動之下,在北美這塊新大陸,Lexus早已連續多年取得豪華品牌銷售量第一的榮銜。雖然Lexus尚無法在全球所有角落取得全面的認同,但在幾個主要市場已成功立足,成為高級品牌上的新勢力。
這回,在加州的第三代 RX 實力初探,新一代 RX 產品的進步與水準的提升,是無庸置疑的。但是,其與第二代 RX 的差異,不若前一次大改款工程的明顯,加上日幣的逐步走揚,也為之后的上市增添陰霾。
這回,全新的 RX ,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再度證明自己的身價。(文章來源:U-CAR)
- 1
翼虎 詢底價>> 19.38 - 27.58萬 報價 | 參數配置 | 圖片 | 論壇
- 2 榮威W5 17.18 - 29.88萬 詢底價>>
- 3 哈弗H6 9.58 - 15.18萬 詢底價>>
- 4 翼搏 9.48 - 12.78萬 詢底價>>
- 5 奧迪Q3 28.5 - 42.88萬 詢底價>>
- 6 途觀 18.98 - 30.98萬 詢底價>>
- 7 長安CS35 7.89 - 9.29萬 詢底價>>
- 8 本田CR-V 19.38 - 26.28萬 詢底價>>
- 9 昂科拉ENCORE 14.99 - 19.69萬 詢底價>>
- 10 豐田RAV4 18.78 - 26.98萬 詢底價>>
微軟surface 華碩TAICHI 21 佳能60D 佳能550D 佳能6D 小米1S青春版 三星i9300 iPhone 5 小米手機2 Galaxy Note II HTC Butterfly win8 駕校一點通模擬考試2013 三星I9300 魅族MX2 OPPO Find5 三星I9220 華為U9508 HTC One X LG Optimus G Pro 索尼L36h 尼康D7000 富士X-E1 富士X-Pro1 富士X100s 奧林巴斯E-M5 聯想Yoga13 聯想Y480N ThinkPad X230 三星530U 蘋果Pro 富士通UH572 三星GALAXY Note 華為MediaPad 10 FHD mwc2013 idf2013 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