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用車六大誤區 空調不涼不一定缺氟
上周,北京經歷了高溫的考驗。“像燒透的磚窯,使人喘不出氣;由臉到腳都被熱氣圍著,連手背上都流了汗;明知心里不渴,也見水就想喝……”老舍在《駱駝祥子》中對北平酷暑的描寫上周在北京重現。
我們的車也和我們一同走過那高溫。讀者以及編輯部的同事都對“熱”有了反應。“我的空調不涼了,缺氟了吧?”“這么熱的天兒,是不是得把輪胎的氣兒放掉些?”“保養時,我換了160塊錢一桶的油,不錯了吧?”
北京的伏天還沒到,我們的車仍需要額外的呵護。記錄了幾條平時常見的“用車誤區”,供剛剛開始享受汽車生活的讀者參考。空調開關始終固定在內循環
有很多司機將空調開關始終置于內循環的位置上。
解決:做人不能“看人上茶”,用空調的方式卻需要因溫度和環境而異。
車在戶外暴曬后,不要急于開空調,可以先打開鼓風機,并開窗通風;待車內溫度稍降再開空調,使用車內循環,使空氣迅速降溫。行駛一段時間后,待車內溫度與車外環境溫度大致持平后,再使用外循環,可以保持車內的空氣清新。
提示:
■使用空調時,空調系統的蒸發器會有冷凝水,停車后潮濕環境會導致霉菌滋生,產生異味。停車前的兩三分鐘,將空調AC開關關閉,但保留風扇運轉,吹干蒸發器,避免濕潤環境滋生霉菌,使車內空氣保持清新。
■啟動發動機時,讓發動機運轉幾分鐘后,再打開空調,以減少發動機和壓縮機的負荷。空調不涼,一定是缺氟了
發現空調不涼,人們想當然地判斷“空調缺氟”。于是直接開到維修站或路邊小店,要求加氟。遇到負責任的技工,還能按部就班地檢查,否則只能“引頸待割”了。
解決:去正規修理廠,請維修工做出判斷,是適用于大多數車的常規辦法。
提示:
■行駛速度快,車前迎面的風加大,空調冷凝器降溫的速度也會增加。行駛中,風會迅速將冷凝器的熱量帶走,空調內部“氣態變液態”的效率也隨之提高。
■如果高速行駛空調很涼,怠速停車時空調不涼,一般就是冷凝器太臟。
空調工作的原理就是熱能的轉換。壓縮機把冷媒加壓,成為高壓氣態循環到冷凝器,在這里冷媒又釋放熱量由氣態轉為液態;再到蒸發箱內,冷媒吸收熱量由液態轉為低壓氣態,循環回壓縮機。所以保持冷凝器的清潔可以提高冷凝器的散熱效率,維持空調系統的正常工作壓力。
■空調管路里的氟超過標準,系統管路的壓力也會相應升高,反而會使系統散熱不良,空調不涼。洗車時,順手沖沖冷凝器
有司機洗車時,讓洗車工用高壓水槍沖沖冷凝器和水箱,清理上面的灰塵和雜物。
解決:清理本身沒有問題。但是應該先用壓縮空氣,從內向外清理表面的灰塵,及清理樹葉、昆蟲尸體和柳絮等異物,再用水管從內向外沖洗,使冷凝器和水箱徹底干凈。
提示:
■直接用水清洗有時反而清洗不干凈,使塵土和異物膩在一起。
■先氣后水、由內而外,可以直接疏通葉片之間的間隙,避免雜物膩在散熱器上。開窗行駛更省油
在夏季,很多人喜歡開著窗行駛,覺得這樣做省油,自然風吹在身上也比空調舒服。
解決:自然風其實包括了您不怎么喜歡的懸浮顆粒物,以及車輛尾氣中的一氧化碳、碳氫和氮氧化物。當車速高于70公里/小時,開窗帶來的風阻消耗比空調系統消耗的燃油更多,每百公里將增加約1升耗油。
提示:
■中高檔車已經在空調系統上增加了空氣凈化裝置。
■簡單的洗車不足以清潔車頂、座椅以及飾板上的污垢,每半年一次的內飾翻新也是需要成本的。夏天氣溫高,可以降低胎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