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深入了解后驅車特性(二)加速和制動
說完了加速,就要說說制動了。我們曾寫過一篇《5款制動距離40米內車型導購》,里面列舉了5款30萬以下,百公里制動40米以內的車型。首先還是那句話,“后驅車比前驅車制動距離短”這種說法是有問題的,但如果同樣的輪胎和制動力,后驅車的制動優勢就能體現出來了。
制動的情況相對加速要更簡單一點。關注的核心就是:配重。由于前驅車的配重“先天不足”,本來就是頭重腳輕,在制動的時候加上點頭作用,前輪承受的下壓力比后輪大得多,而后輪的下壓力則大幅度減少,導致后輪能產生的摩擦力急劇減少。由于不能充分利用四個輪子的摩擦力,要使前驅車達到一個好的制動距離,除了更換更好的輪胎外,還需要來硬的:加強制動力。
不過加強制動力也基本上要靠前輪實施。除了后輪下壓力不足,不能提供足夠的摩擦外,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后輪比前輪更要嚴格控制被抱死。因為抱死會導致車輛失控,因此提升制動性能的過程中,對后輪的制動限制遠遠比前輪大。
因此我們會發現,很多車的前制動碟比后制動碟要大。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并不是工程師不想將前后做得一樣大(節省成本又方便),而是根本不能給后輪提供過大的制動力。這種現象無論后驅和前驅都無法避免。(點擊放大下面兩張圖會看得更清楚點)
后驅車的制動能力有著先天的優勢:前后配重合適,可以充分利用4條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力,因此很容易做到出色的制動性能。例如在《5款制動距離40米內車型導購》一文中,我們會發現,銳志僅僅是采用215的輪胎,就能輕松殺入40米俱樂部,而其他車型無不需要更寬的輪胎。
即使是強調舒適的的設定,因為可以在整車配重擁有結構性的優勢,因此其制動性能也比較好。當然,像致勝這種制動性能優秀的前驅車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只是更加難一點,通過其他手段,盡量做出更好的配重,懸掛設計更合理,最好一招依然還是來硬的:加強制動力。
讀過這兩篇后驅車文章的網友一定會發現這么一個問題:很多討論的基礎是基于后驅車具有更好的前后軸配重。而決定前后軸配重的,表面上看去和驅動方式沒有直接關系,但由于目前的機械水平,驅動方式對機械的布置有很大的影響。這個問題我們會在以后的文章討論到。
相關閱讀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
1
凱美瑞 17.18-25.98萬 報價 參配 圖片 獲取底價>>
-
2
寶馬3系 31.99-39.99萬 報價 參配 圖片 獲取底價>>
-
3
邁騰 17.49-24.69萬 報價 參配 圖片 獲取底價>>
-
4
雅閣 17.98-23.88萬 報價 參配 圖片 獲取底價>>
-
5
紅旗H5 15.98-22.58萬 報價 參配 圖片 獲取底價>>
-
6
奧迪A4L 28.98-40.08萬 報價 參配 圖片 獲取底價>>
-
7
帕薩特 16.45-30.98萬 報價 參配 圖片 獲取底價>>
-
8
奔馳C級 33.48-38.06萬 報價 參配 圖片 獲取底價>>
-
9
秦L 9.98-15.38萬 報價 參配 圖片 獲取底價>>
-
10
蒙迪歐 14.98-22.98萬 報價 參配 圖片 獲取底價>>
涓扮敯鏂拌濺錛?/span> 閾傛櫤3X 閾傛櫤4X 涓扮敯bZ3
涓扮敯鐑棬杞﹀瀷錛?/span> 閿愬織 2012嬈?2.5V 椋庡害鑿佽嫳鐐鐗?/a> 閿愬織 2013嬈?2.5V 灝氶攼鐗?/a> 閿愬織 2013嬈?3.0V 灝婇攼瀵艱埅鐗?/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