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要注意什么?車價是不是越低越好?隨著車市的降價再降價,消費者關注的另一個主題凸現出來了:車價低了,但養車費用仍然高,
廠商是不是把降低的車價攤到配件費用上去了,搞堤內損失堤外補?汽車昂貴的配件價格及其他售后服務費用與整車價格猛降形成鮮明對比,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囊括整車與后市在內的“全程性價比”。

何謂全程性價比? “全程性價比”,就是在價格杠桿作用下的汽車消費全過程——從買車直到汽車報廢。它包含了四大要素:產品質量、產品價格、服務質量和服務價格。前兩者為傳統意義上的“性價比”,后兩者可以稱為“后市性價比”。
正是隱蔽的售后市場,才是
經銷商生存的根本保障。對于一個成熟的汽車消費市場來說,整車利潤與后市利潤的比例是2∶8,比如說在歐美市場就是如此。但對于還沒有成熟的國內市場來說,后市利潤占的比例更大。一方面,在這幾年的價格戰中,在整車供大于求的供需關系下,一次次整車降價使得整車利潤很大程度上被壓縮。而另一方面,這幾年來,售后服務的價格未見降只見增。有專家聲稱經銷商從一部整車的銷售商只能獲得千余元利潤,如果這個情況屬實,那么看來經銷商是在依靠后市的暴利來支撐著經營。
在整車利潤被大幅度削減的情況下,“全程性價比”實際上就是要撬動售后市場。
“全程性價比”的關鍵在后市 現在許多汽車廠商對目前車市降價后銷售量卻上不來的情況很不理解,而事實上買車和用車是密不可分的,買車的費用低了,用車的費用還是高,這是消費者顯然必須考慮的問題。業內人士表示,刺激消費不僅僅是售前價格的降低,售后市場的價格也應該跟上。也就是說,要提高產品的“全程性價比”。
汽車的后市遠不止3S、
4S店的維修保養服務,還包括零配件、美容、改裝以及油品服務、故障診斷等諸多方面。一位選擇繼續觀望的準購車族表達了自己的不滿:“現在買車和以前相比也就是一次性少付了萬把塊錢,可配件、維修、保養等售后費用卻樣樣沒降,這實在讓人無法理解!”可見日趨理性的消費者并沒有被20%范圍內幾千元的讓利迷住雙眼,開始質疑被銷售商故意“忽略”的80%的蛋糕。
配件降價僅兩三個廠家 據一家汽車市場專業調查機構對家用轎車配件價格所做的調查,年初至今整車價格已降了幾個輪回,但僅有3家廠商在整車降價的同時宣布降低配件價格。而其中,
南京菲亞特汽車配件小件產品如
火花塞、排
氣門、近氣門等,價格比同類產品低近10倍!一些百元以上的配件如
正時皮帶、制動盤、前門玻璃總成等,價格也只有同類產品的50%左右。
南京
菲亞特的
理念是,不只要讓用戶享有實實在在的整車谷底價格,還要在配件、維修、保養等售后費用方面真正給用戶帶去實惠,讓擁有
南京菲亞特轎車的人能輕松地養得起愛車。南京
菲亞特的降價態度十分堅決,全面下調了
派力奧、
西耶那、
周末風的配件價格,涉及500種易損件和1500種中損及慢損件,平均降幅超過20%。今年以來,南京菲亞特在大幅度下調汽車配件價格的同時,啟動了“2004愛車呵護計劃”,相繼推出了“總經理修車日”、“小修綠色通道”、“大修理賠快速通道”、“24小時全國救援聯盟”等涉及汽車生活每個角落的服務形式。
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不斷成熟,消費者在選購汽車時也越來越理性。畢竟,掏的都是自己兜的錢,誰不盡力選一個劃算、全程性價比高的呢?
廠商跟消費者都應該思考 整車降價是為了單純的促銷目的,而配件等售后服務的降價才是對消費者實實在在的回饋。單從這一點上,就能夠折射出廠商對于用戶的態度。除個別緊俏的車型外,中國汽車市場基本進入了買方市場。隨著車市上的產品越來越豐富,而且消費者日益成熟,消費者不僅僅關注汽車價格本身這個敏感問題,關注的層面也涉及選車、養車、售后服務等全方位,產品背后的服務、品牌內涵被越來越多的購車者所考慮,單純的整車降價已經不是救市的良方。飲水思源,不以短視行為傷害消費者利益、尊重市場、認真傾聽消費者聲音的汽車廠家才會得到消費者的垂青。
因此,廣大準備購車的消費者,應該透過當前市場上紛紛降價的表象,看清一款車的降價究竟能給我們帶來多大的實惠。我們不僅要關注整車價格的下降,更要權衡產品的品牌內涵及其背后的服務,認真考慮一下它的配件、售后服務究竟降價了沒有,這款車的全程性價比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