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吸氣發動機與渦輪增壓發動機究竟孰優孰劣的爭論一直未停止。有關自然吸氣(NA)發動機和渦輪發動機孰優孰劣的爭論,似乎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以本田VTEC、寶馬VANOS為首的自然吸氣(NA)發動機陣營,與以大眾、SAAB代表的渦輪增壓發動機軍團,在上演龍爭虎斗的同時,也不斷提高著各自的發動機技術研發水平。即將在中國上市的2009AcuraRL搭載的新3.7升V型6缸VTEC發動機,堪稱自然吸氣(NA)發動機的典范。而大眾帶來的最新TSI發動機,也代表了渦輪增壓的最新技術。21世紀的自然吸氣(NA)和渦輪之爭,戰場似乎已經轉移到了中國。渦輪增壓升功率占優渦輪增壓究竟有何優勢?謳歌深圳經銷商方面的技師解釋說,發動機工作原理可以簡單描述為:空氣和燃料混合物在汽缸內經過燃燒爆炸之后,產生動力從而推動汽車前進。一般的引擎是利用汽缸內產生的負壓力,將外部空氣吸入,跟人類吸取空氣一樣,這種吸氣方式稱為自然進氣引擎(NaturallyAspirated),縮寫為自然吸氣(NA)。目前世界上最忠于自然吸氣(NA)發動機的廠商是本田和寶馬,本田獨步江湖的當然是VTEC,寶馬則是VANOS。VTEC系統全稱是可變氣門正時和升程電子控制系統,是本田的專有技術,它能隨發動機轉速、負荷、水溫等運行參數的變化,適當調整氣門正時和氣門升程,使發動機在高、低速下均能達到最高效率。渦輪增壓發動機渦輪的兩側滑輪葉片連接進氣口和排氣口,在引擎運作的狀況下,利用排出的廢氣推動排氣渦輪葉片,從而帶動進氣渦輪葉片吸收更多的空氣,達到增壓的效果,實現更大的動力輸出。空氣是被動地被吸入汽缸內,導致汽缸內的氣壓始終小于或等于一個氣壓———這是自然吸氣(NA)發動機無法回避的事實。它的升功率跟渦輪增壓發動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升功率PK,渦輪增壓發動機勝出。自然吸氣勝在日常駕駛及保養渦輪增壓發動機雖然能增加最大輸出功率,但缺點是在轉速低的時候,排放出的廢氣還不足以推動排氣渦輪,不但沒有增壓的效果反而造成排氣的阻礙,必須在達到一定轉速后才會推動渦輪葉片運轉進行增壓,這成為“渦輪延遲”(turbolag)。很多駕駛經驗不足的人駕駛大Turbo車在過彎時經常會發生危險,就是因為渦輪遲滯,馬力突然增加讓車子甩尾失控。此外,渦輪增壓發動機長時間及高速工作狀態下,油溫、水溫和進氣溫度會急速攀升,因此長途行車時渦輪車的溫度會很高,停車前必須讓渦輪繼續工作2—3分鐘,如果此時斷掉行車用電,失去潤滑的中軸很容易被燒毀。對自然吸氣(NA)發動機來說,油溫水溫可以控制在比較適合引擎工作的范圍之內,而進氣溫度則不受引擎工作時間影響。對于家用車來說,自然吸氣(NA)發動機的工作方式更為適合,動力輸出非常平順,不會因為轉速的變化而出現驟然的猛加速。而且,自然吸氣發動機還有另一大好處就是壽命更長,維修更為簡便。未來自然吸氣或成主流雖然大眾在中國最新推出了TSI發動機,但從世界車壇發展趨勢看來,自然吸氣(NA)發動機在家用車上的優勢,已經成為越來越多汽車品牌的選擇。在同等轉速的情況下,自然吸氣(NA)發動機的動力勝過渦輪發動機,馬力隨傳隨到,而渦輪發動機必須要等到渦輪扇葉開始工作后才會輸出更大的馬力。從歐洲汽車廠商對渦輪和自然吸氣(NA)的選擇可窺一斑。雖然歐洲品牌SAAB最先運用渦輪技術,但目前歐洲廠商很少使用渦輪進氣引擎,只有SAAB、大眾、Volvo還生產少數的渦輪引擎,而且大部分還是小排量的渦輪引擎,大排量的渦輪引擎基本已經不再生產。自然吸氣(NA)發動機技術的不斷提高,也是促成其被越來越多廠商采用的原因。
0有用
0踩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