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2019年新能源補貼退坡的傳聞,其實早在去年底就開始陸續(xù)不斷。盡管春節(jié)已過,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新政卻仍未出臺,但根據(jù)各有關部門的爆料,以及國家早已擬定的補貼退坡規(guī)劃來看,減少新能源汽車補貼的政策基本已成定局,就差最終公布宣告“行刑”的那一刻。這讓當前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處于異常迷茫的狀態(tài),消費者更是躊躇不前。一方面站在廣大消費者的角度,大家都想知道補貼退坡對于自己的購車計劃到底有什么影響,但補貼新政遲遲未定,只得靜觀其變。而站在行業(yè)內的角度,不少車企也都在觀察同行怎么出牌,畢竟國內近年來剛剛起步的新能源汽車行業(yè),打新生起就享受著絕對利好政策,在面對補貼退坡這件事上根本談不上應對經(jīng)驗可言。但毋庸置疑的是,在2019年補貼大幅度退坡的必然走勢下,電動汽車制造商無疑將面臨價格上漲帶來的銷量壓力。而剛開始完成交付,亦或是還未正式打入市場的造車新勢力們,則必須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有意思的是,幾乎就在同一時間的2018年底,美國電動車的聯(lián)邦稅收減免計劃也宣布將于2019年逐步取消。根據(jù)具體情況來看,特斯拉發(fā)布第四季度財報時,便提到不得不宣布全系車型降價2000美元,以對應市場需求疲軟帶來的沖擊,這也是導致特斯拉第四季度整體盈利不及預期的原因之一。可是特斯拉定位于中高端市場,旗下產(chǎn)品憑借著品牌溢價等優(yōu)勢可以通過降價來緩沖政策保護退出的影響,即便不及預期也仍然可以做到盈利。而對于國內普遍中低端,甚至A0、A00級別廉價定位的車企來說,本身已無太多利潤空間,當補貼逐步退出,必需要上調售價從用戶或者供應鏈端彌補成本支出,否則必將難以為繼。
0有用
0踩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