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聲明,我家城市不限購,充電又方便,但是每天用接送孩子用車里程很短,每天開油車很費油費車,很想買輛電車給有駕照的父親接送孩子跑跑短途,又不想買那些做工粗糙的鉛酸電瓶代步車。但是,目前國家的電動汽車終端市場補貼政策,造成大城市和二三線城市的電動車價格倒掛,有充足消費能力的城市價格便宜,消費能力弱的地區賣價反而更貴,我認為這種奇葩畸的市場,反而會阻礙電動汽車在廣大的中國市場迅速發展。本來,解決環保問題就不能局限在大城市內部,污染源圍繞大城市周邊,污染物一定會飄散到城市里。國家希望通過補貼方式鼓勵大家買電動汽車,就不能有地區歧視政策,應該全國一盤棋。大城市可以充分利用政策導向,比如限購、限行油車、拉大油電車在稅費、路權、停車位費的政策差別、限制油車城市二手交易,予以達到鼓勵城市使用電車的目的。原來的各地的地補部分,可以為這些財政能力充足的城市設立交通污染專項稅,以補貼城市污染物對周邊地區的影響,上繳國庫后用于定向補貼新能源技術扶持開發。國家補貼方面,建議國家補貼應該向產業上游轉移,從一車一補的產能補貼向技術研發端轉移,加大新能源技術開發項目的國家扶持或無息或貼息貸款,比如,設立電池技術補貼政策,鼓勵動力電池企業研發高密度低損耗長壽命電池技術,達到某一預定值后即可給予直接補貼或貸款扶持;設立電機驅動技術補貼政策,鼓勵整車企業進行驅動和底盤技術的研發,達到某種重量能耗標準即可給予直接補貼或貸款扶持;設立汽車電控和安全方面以及自動駕駛方面技術定向扶持政策,為中國汽車產業升級加把勁。總之,國家補貼應該起到一種技術引領作用,而不是引導市場盲目擴大產能,應該充分鼓勵企業的技術研發,為企業分擔研發成本和風險,而不能為企業的生產和銷售成本買單。應該學習精準扶貧政策,該改變現在的補貼政策,向精準補貼、精準扶持的方向改革!從產能補貼向前端補貼轉移后,企業銷售產品即可以全國統一售價,可以激活比大城市更大的全國電動汽車市場。也不會出現我這種有明確需求客戶群,卻買不到合理產品的奇葩畸形市場。
0有用
0踩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