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奇惠說:加快汽車產業的發展,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業的想法基本一致。但是仔細研究也有很多不同之處,國家希望集中發展幾個超大型的汽車企業集團,各地希望當地盡可能多幾個從夾縫中頑強掙扎出來的汽車企業,
邵奇惠說:地方政府往往從便于管理和造成更大的聲勢出發急于組成各種行政性公司和控股公司,企業更注重自己的競爭力和效益,不希望有太多的國貨,害怕管理層面太多,領導關系復雜影響企業自主權和辦事效率。
邵奇惠說:不同認識和不同基點產生不同的目的,不同目的導致不同的做法,這是客觀存在的,恐怕會長時間存在。我們在考慮問題時不能簡單化,要從多個側面去研究。
邵奇惠說:汽車是競爭性行業,市場經濟的基本運行法則就是平等競爭。有競爭才有企業和產品的優勝劣汰,有競爭企業才能不斷提升,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空間。
邵奇惠說:在市場中定格定位,選擇適合自己的企業結構和運行方式。一定程度的產能過剩和重組建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供求狀態,正因為如此才能誘發真正意義上的競爭,供大于求導致優勝劣汰,短缺經濟只能讓企業產生惰性。
邵奇惠說: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必須通過充分的平等的競爭,包括國內和國際的競爭才能實現。競爭是要付出一定代價的,不是政府或者某個研究單位可以設定的預知程序,不能由主觀思想代替客觀實踐。行政管理部門和企業的領導都要審時度勢,有取有舍,創造公平透明的競爭環境,精心誘導擇善而行。

邵奇惠先生[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原國家機械巨局長]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