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汽車的法律責任如何界定?

無人駕駛汽車的法律責任界定比較復雜。

首先,人工智能不是法律上能歸責的“人”,不論弱人工智能還是強人工智能,都未超出計算機科學范疇,不具備法律責任主體的條件。

其次,在自動駕駛交通事故中,現有 L3 以下自動駕駛技術,駕駛員仍需負刑事責任,且司法實踐多認為駕駛員負主要責任。但隨著技術進步,駕駛員責任應減輕。比如在 L5 完全自動駕駛狀態,駕駛員實際是乘客,責任應極小或無。

再次,在民事責任方面,L3 以下事故中,若人工智能和駕駛員不擔全責,廠商對可能的過失擔責。全球立法前沿來看,L3 及以上更高等級自動駕駛車輛商用后,廠商也不能因人工智能更自主而免除民事責任,因開發者對其缺陷有完善改進義務和損害賠償責任。

此外,多地已對無人駕駛汽車頒布地方性法規,明確責任劃分和處理方式。像深圳、上海等地都有相關規定。

最后,無人駕駛汽車法律責任的界定還需考慮駕駛級別和水準。低于 L3 級的事故責任主體通常是駕駛人,高于 L4 級的責任主體多為車子。對于純無人駕駛汽車,行駛中完全無駕駛人因素,道路交通安全責任轉為產品質量責任,由引起車輛質量問題的責任人承擔,可設定用戶、經營者、生產者連帶責任。對于無人駕駛與有人駕駛方式可選的汽車,根據具體駕駛模式按不同方式處理。

總之,無人駕駛汽車法律責任界定需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相關法律也需及時完善和更新。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理想L6
理想L6
24.98-27.98萬
獲取底價
探岳
探岳
19.89-25.99萬
獲取底價
新途V80
新途V80
9.58-23.96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汽車車身檢測系統對環境的要求涵蓋多個方面。大氣環境溫度、濕度、腐蝕介質,以及風沙、雨雪等惡劣氣候條件都需考量,因為這些會引發車輛金屬銹蝕、橡膠制品老化等,尤其金屬銹蝕是關鍵問題。同時,像汽車整車 VOC 環境檢測艙需提供符合標準的測試環境,
汽車過戶提檔在異地是可以辦理的。如今,車輛異地提檔過戶為人們提供了諸多便利。在異地辦理過戶提檔,首先要在車輛所在地二手車交易市場完成交易并開具發票,接著到當地車管所申請提檔,提檔時需提供新車主身份證明等材料,同時辦理臨時車牌。回到本地后,攜
汽車檢測定位一般采用全球定位系統(GPS)、基站定位、Wi-Fi 定位以及慣性導航系統等技術原理。GPS 通過接收至少四顆衛星信號,運用三角測量法算出車輛的經度、緯度和高度實現定位;基站定位依靠移動通信網絡基站信號測量位置;Wi-Fi 定位
車輛過戶除基本費用外還有其他費用,總費用幾百到上千元不等。這是由于其費用構成豐富多樣,交易過戶費按車輛評估價的一定比例收取,評估車輛、驗車、打票等也會產生相應費用,此外還有辦理產權登記證的拓號和工本費等。而且不同地區收費有別,像廣東、上海、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AI選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