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規劃促奇瑞江淮重組 皖汽車版圖定位
兩年前,上汽收購南汽如果是個案和局部風暴的話,發改委新近出臺《汽車產業調整振興計劃》后,中國汽車業界起碼在重組意識上已經集體覺醒。
一方面,全球汽車業蕭條,讓有意做大的中國企業看到了機遇;另一方面,以往大多數滿足于生存在溫飽或者貧困線下的中小企業,一定程度放棄了“繼續混日子”的惰性。
這樣的意識轉變,很大程度是環境所迫。就政府態度而言,美國、歐洲、日本全面進入經濟下滑周期,中國已經有意識地承擔起全球經濟拯救者的角色,在鼓勵國內企業國際化的政策風向下,中國汽車業融入全球化是集體意識,也是未來趨勢。
而歷史證明,中國企業國際化的進程,必然要經歷“攘外必先安內”的階段——競爭促使企業間弱肉強食,進而推動產業升級,進而走向海外。
打造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汽車企業群,是離不開一個充分競爭、資源有效配置、充滿狼性的產業環境的。
3月3日,江淮汽車一位高層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透露,目前確實有江淮和奇瑞進行重組、或者打造汽車聯合體的動議,但是還沒有公布具體實施計劃,而雙方重組的方式目前尚不清楚。
這是當事人首次正面確認安徽省汽車企業重組或聯合意向。《汽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簡稱《振興規劃》)中已經明確提及奇瑞作為“四小集團”的一員,實施區域內的兼并重組。而且安徽省意向非常明確,希望兩家企業重組,或者形成聯合體。
作為事件另一方,一周前的2月28日,奇瑞汽車股份公司總經理助理金弋波接受采訪時未表示,“對奇瑞和江淮有很多猜測,目前奇瑞針對《振興規劃》的內容還沒有做出具體的部署,所以不便對重組事宜發表評論。”
《振興規劃》的內容中,有扶持自主品牌發展之意,而在中國兩大自主品牌企業——奇瑞和江淮如果能夠聯姻,將改變國內自主品牌的競爭模式,也將為自主品牌發展提供藍本。
打造汽車自主品牌第一省
在1997年之前,詹夏來找到在一汽大眾工作的安徽同鄉尹同耀,希望他能夠回到蕪湖共同創建奇瑞汽車,尹同耀隨即加盟。尹同耀后來玩笑地說到,當時以為詹夏來有很多錢,而且是大領導(時任蕪湖副市長),但回到安徽才發現,原來并沒有很多錢。
這段笑談的背后,多少體現了奇瑞創業之初的艱難,當時由于沒有轎車“準生證”,奇瑞汽車還走了一段時間的彎路,掛靠在上汽集團旗下。
如今卻已今非昔比。奇瑞汽車目前已經形成了年產65萬輛整車、65萬臺汽車發動機、30萬臺汽車變速箱的生產能力,連續十年蟬聯自主品牌銷量第一,去年行業排名第五。
而詹夏來也升遷至省委任職。去年7月份,詹夏來擔任安徽省委常委、秘書長后,緊接著7月底,以詹夏來為組長的安徽省汽車工業領導小組正式成立,這被業內看作詹夏來扶持汽車產業發展,做大做強安徽汽車產業的決心。
近日《振興規劃》頒布之后,將奇瑞確定為政府支持的重組企業,似乎有意指向了江淮汽車。
據知情人士透露,《振興規劃》作為文件下發之后,奇瑞和江淮汽車肯定是第一個重組的企業,因為安徽省推動兩家企業重組已經有一段時間,而且兩家企業可以實現優勢互補。
“奇瑞要擴大產能,而當時江淮轎車的攤子已經鋪得很大,產能綽綽有余。”一位接近江淮高層的江淮汽車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當時的想法就是讓江淮和奇瑞的產能共享,以實現優勢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