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奔馳交情不深 “既然異夢何苦同床”
《華爾街日報》日前傳出消息稱,一向在豪華車市場稱霸全球的戴姆勒·奔馳及寶馬,或在零部件的開發、生產及采購方面進行合作。寶馬和奔馳雙方的發言人都表示了雙方在商討在零部件領域的進一步合作,據稱雙方將重點考慮汽車底盤、座椅和空調部件的聯合采購并探討未來進行發動機合作研發的方案。
圖為外國媒體對于奔馳/寶馬合作的分析:
圖中表述奔馳/寶馬擁有基本相同的車型平臺,有利于開展合作
誠然,相對世界上其他豪華車廠商,如大眾的奧迪,福特的沃爾沃及豐田的雷克薩斯而言,寶馬和奔馳并沒有強大的母公司作為背景以共享產品部件或技術從而降低采購成本。因此,寶馬奔馳之間若有些局部的小范圍合作,完全合乎情理。
但是,筆者認為雙方的合作將僅限于產業鏈上游——零部件和采購;而在產業鏈核心層,即車型和平臺開發等,不會有深度合作;在產業鏈下游,即營銷和渠道環節更不可能有什么全面合作。
在世界汽車歷史上,同一級別的豪華車品牌實現完全的平臺共享也還沒有先例。寶馬和奔馳在技術方面各有所長,在汽車業界重量級上持平,但是由于寶馬和奔馳的目標消費者定位存在明顯差異化,寶馬更注重操控的性能,奔馳更注重豪華的感受。所以往往購買寶馬的人就不會去考慮奔馳,反之亦然。
歷史告訴我們,寶馬和奔馳是一對天生的死敵,它們自20世紀30年代開始便成為相互的主要競爭對手,1959年當奔馳提出收購寶馬并遭到拒絕后,雙方競爭趨于白熱化。
在過去的合作當中,奔馳和寶馬在絕大部分情況下都是技術的提供方。故而,雙方之間在車型機械系統方面的合作很可能也只是到發動機和傳動系為止,因為這些設備的升級并不像整車升級一樣需要完全重新進行整車所有部分的設計,只需在每年例行升級過程當中滲入合作成果就可以了。
寶馬和奔馳的產品線本身互成“對掐”之勢,產品定位高度重合,若全面合二為一,絕難產生“1+1>2”的協同效應。因此,量產車型研發攜手合作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試想,兩個天生的貴族(更何況一向心高氣傲的德國貴族),會有其中一個屈尊認另一個為老大么?這只能是某些媒體的一廂情愿了。
歐洲人天生浪漫,擁抱、KISS、調情都可以見怪不怪,但“奔馬戀”一定有底限,那就是不會私生什么馬崽子。寶馬雙腎型前臉,要是加上個奔馳的三叉星立標,絕對暈倒眾生,也太不倫不類了。
相關新聞:
奔馳寶馬聯手 對國內汽車市場的影響何在
國產化最低目標40% 奔馳E和C級均未達到
12億元的掙扎 奔馳中國被“否決”的預案
寶馬在華第二工廠開工在即 1系有望入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