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2004年車市增速的放緩使得絕大多數主流廠家年初排產計劃落空,順利完成年度計劃的僅有
廣州本田、
北京現代、
天津一汽三家,而且今年車市前景并不明朗,但大部分廠家在制定年度任務時,依然排出了高于2004年銷量的產銷計劃。比如,去年表現搶眼的廣州
本田、
上海通用、
北京現代制定了相對穩妥的發展方案,銷量同比增長計劃在15%~25%之間。另外,產銷計劃高歌猛進的也有不少,如
東風悅達起亞(增長100%)、
奇瑞汽車(56%)、
南京菲亞特(67%)、
東風日產(43%)、
長城汽車(60%)等。
而在擴大產能方面,
一汽海馬第二工廠于去年7月18日竣工,產能擴大到15萬;年產33萬輛的
一汽-
大眾第二工廠于去年12月7日正式投產;
廣州本田則在去年11月宣布年產12萬輛的新廠奠基,同為
本田合資企業的
東風本田也將于2006年初之前,將生產能力由現在的3萬輛擴大到12萬輛;
北京現代15萬輛產能的二期工程也正在建設中;
奇瑞在三期工程結束后,也將達到30萬的年生產能力。
一般來說,汽車企業年產30萬輛才能達到規模效應,所以在對市場預期很樂觀的情況下,追求做“大”以便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也就很正常了。但實際上,產能過剩從去年下半年就已經初露端倪,眾多廠家紛紛減產和調整年初目標就是一個明證。而據聯合證券及畢馬威的聯合研究報告,從2003年開始的汽車企業的擴產所引起的階段性的產能過剩,到2005年將達到一個高峰,估計今年轎車產能利用率將跌至55%,成為2002年至2010年期間產能利用率的最低谷。
今年車市究竟會出現什么樣的態勢,現在看來可能依然霧里看花。但近日來自國家信息中心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所的分析卻一致看漲。國家信息中心經濟咨詢中心主任徐長明表示,今年中國汽車總需求量將達到580萬輛,增長12%,其中轎車需求量為275萬輛,增長17%。預計2004年因此而產生的待購車輛有8萬輛,都將于今年逐步釋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所的報告認為,預計今年上半年汽車產業增長景氣仍延續前期的下滑趨勢,但下滑趨勢會逐漸放緩,下半年有望逐步回升;預計今年汽產量的增長速度仍能保持在15%~20%,產銷量接近600萬輛。此外,2005年進口配額取消對車價的影響不會超過5%,其后的汽車需求不會在短期內爆發,持幣待購的需求積累會緩慢釋放。
高歌猛進型
東風
日產:預計排產20萬輛(增幅43%)
排產:目前其位于廣州花都和湖北襄樊的兩個生產基地已經開始建設,而按照東風有限明年30萬輛
乘用車的標準,今年
東風日產的產能將在20萬輛左右。
新車:新
陽光已經推出,其重頭戲二廂和三廂經濟型轎車將在年中推出,將為東風
日產的銷量作出巨大貢獻。
產能:30萬輛
發動機工廠今年將開工建設。
奇瑞汽車:國內外銷售14萬輛(增幅56%)
排產:2004年奇瑞汽車全年銷售近9萬輛,距年初18萬輛的銷售目標有較大差距。2005年中奇瑞最低銷售目標是14萬輛,同比增長超過50%,其中國內銷售10萬輛。
新車:T11和
A21。
產能:在三期工程結束后,將達到30萬的年生產能力。
南京菲亞特:銷量力爭達到5萬輛(增幅67%) 排產:今年的銷售目標是5萬輛。
新車:今年
南京菲亞特將全面在轎車市場展開競爭,將會推出多寶和一款“在
中級車細分市場上有競爭力的新車型”,該車價位在10萬~15萬元之間。
長城汽車:力爭8萬輛(增幅60%)
排產:2005年中
長城汽車旗下三大板塊——
皮卡、
SUV、CUV的保守目標為完成銷量8萬輛。
新車:著力打造即將上市的
哈弗CUV系列,力爭完成3萬輛的銷售目標。
產能:隨著
長城二廠的建成投產,今年長城汽車將達到20萬輛產能。
東南汽車:可能突破8萬輛(增幅60%)
排產:
東南汽車2004年完成銷量約5萬輛,今年的銷量很有可能突破8萬輛。
新車:東南汽車可能引進小型客車
菱利和掛
三菱標志的GLANT。
北京現代:計劃產銷增長38%
排產:按照中期計劃,
北京現代在2008年將實現在華年銷售60萬輛轎車的規模,而今年的重心則是完成三期30萬輛年產能改造,并籌備第二工廠的建設。北京
現代2005年的產銷目標為18萬輛,和去年相比增長了38%。
新車:北京現代計劃從今開始要陸續推出幾款車型。
東風悅達
起亞:計劃產銷12萬輛(增長100%)
排產:按照
東風悅達起亞新任總經理李炯根的說法,今年全年的產銷計劃最少將在12萬輛。其中新
千里馬的銷售目標為6萬輛,
遠艦為每月3000輛,而
嘉華則是全年3萬輛。
新車:李炯根透露,今年下半年東風悅達
起亞將投放一款新車CERATO,屆時,公司生產的車型將達到四款。此外,位于江蘇鹽城的二期工廠也即將于年末破土興建,將年生產能力提高至30萬輛。
一汽豐田:計劃產銷破13萬輛(增幅53%) 排產:在2004年最后幾天,
一汽豐田銷售有限公司突然宣布正式降價:從今年1月1日起,
威馳、
花冠全系車型降價,平均降幅達2萬元。同時,一汽
豐田發布了新一年的產銷計劃:2005年一汽
豐田計劃產銷13.4萬輛,年增長高達53%。其中
威馳占3萬,
花冠占5.7萬輛。
新車:即將于3月前在天津下線的新
皇冠將要分擔2萬輛的銷量,其他銷量由今年下半年上市的Prius、MarkX等車型分擔。
穩打穩扎型
長安集團:總量鎖定66萬輛(增幅15%)
產銷:本月6日,
長安汽車2005年度商務大會在重慶召開。
長安汽車集團董事長尹家緒在會上宣布,“三年再造一個長安”已經提前一年順利實現,長安汽車在2004年以產銷達58萬輛、市場占有率達12%的成績,進入中國汽車工業銷量排名前三甲。在2005年,長安集團定出的產銷目標鎖定66萬輛,希望繼續占領全國汽車市場12%左右的份額。而其中,長安沒有明確具體分解任務。
神龍:產能目標11.5萬輛
產能:神龍公司近日透露,今年的整體產能目標約為全年11.5萬輛。其中
東風雪鐵龍商務部為7.5萬輛,東風
標致為4萬輛。
排產:排產計劃上,東風
雪鐵龍相比去年有所下調。去年全年
東風雪鐵龍總共完成7.7萬輛的生產銷售目標,而今年鎖定在7.5萬輛。神龍公司對在同一生產線上的兩個品牌的產能有所調整,在東風
雪鐵龍連續兩年缺少全新產品的情況下,將增長的籌碼落在東標身上。
長豐汽車:可能突破3萬輛(增幅20%)
排產:長豐汽車2004年完成銷量約2.5萬輛。長豐
帕杰羅將至少實現1萬輛的銷售計劃,加上長豐原有的獵豹
黑金剛等系列車型,今年長豐汽車銷量很有可能突破3萬輛。
海南馬自達:產銷超越7萬輛(增長10%)
排產:在本周一廣州召開的本地媒體見面會上,
海馬市場部部長湯斯表示,2004年
海馬完成6.6萬輛的銷售額,占
馬自達品牌銷售總量的近70%。在2005年,海馬的銷售目標將在這一基礎上提升10%,即計劃銷量超過7.2萬輛。
新車:在2005年新產品發布上,目前海馬沒有任何聲音。海南汽車集團董事長景柱曾表示,海南
馬自達的產品方向除繼續鞏固與
馬自達的合作之外,還將開發自主品牌。
廣州本田:計劃產銷23萬輛(增長15%)
實現銷售收入360億元
排產:廣州
本田幾乎是第一家宣布2005年產銷計劃的廠家,2004年12月30日,廣州本田就公開發布了新年產銷計劃:在充分考慮市場需求以及自身生產能力和新產品投放等因素后,確定2005年產銷計劃為23萬輛,增長15%,預計銷售收入360億元,但會根據明年市場的需求變化情況作出調整。
新車:新車方面,廣州本田稱,新
奧德賽將在2005年上半年正式投放市場。2005年,廣州本田將新增投資21億元,用于現有工廠和第二工廠的建設以及新車型的投資。第二工廠目前仍按原定計劃推進,明年將進入重要的建設階段。
上海通用:預計銷量超過29萬輛(增長15%)
排產:上海通用總經理丁磊表示,上海通用將爭取2005年的業績超過業內的平均水平,而產銷量則會根據市場情況和用戶的需求來決定銷量。2004年上海通用銷售超過25萬輛,增長幅度也超過了25%,而2005年整個行業的增長速度預測達到15%左右。上海通用如果以超過行業平均水平的速度發展,其2005年的銷量至少在29萬輛以上。
保守型
上海大眾:預計銷售32萬輛
排產:繼續保持全國第一的
上海大眾,去年35萬多輛的銷售量比2003年下降了一成,和年初提出的46萬輛目標也相去甚遠。雖然上海
大眾拒絕透露今年產銷目標的具體數字,但據其內部人員透露,今年上海大眾肯定不會再犯和去年一樣的錯誤。由于上海大眾商務會議還沒有召開,目前還沒有確定今年產銷的具體銷售數據。但該公司有關人士稱,2005年上海大眾會根據市場的發展情況,不斷調整上海大眾的生產和銷售。
新車:上海大眾計劃在新的一年里優化銷售網絡,同時推出1.8T
途安以及改款
帕薩特。而計劃于今年底完工的上海大眾第五工廠,將主要生產中高檔轎車。
一汽大眾:預計產銷30萬輛
排產:
一汽大眾日前表示,2005年
一汽大眾銷售年度計劃已上報董事會討論,目前尚無法對外公布,總體來看一汽大眾在2005年的銷量應該和去年持平。
新車:2005年中一汽大眾將投產
開迪、新
寶來、新
奧迪A6,且幾乎都在下半年上市。受到生產線切換調試的影響,上半年銷量預計將在10萬輛左右,下半年隨著新車型上市,總銷量有望攀升。
產能:年產33萬輛的一汽-大眾第二工廠于去年12月7日正式投產后,一汽-大眾以超過60萬輛的產能升至行業首位,但產能放空顯然不可避免。
天津一汽:計劃保持13萬輛
排產:天津一汽銷售公司副總經理蘇連元21日向記者表示,繼2004年天津一汽創下年度銷售13萬輛的歷史新高后,2005年天津一汽計劃保持13萬輛的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