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吸能區:其設計為在發生撞擊時車身發生逐漸變形,以吸附事故中產生的絕大部分的撞擊能量。車身改為這種可以變形的設計后,乘員所承受的強烈的撞擊力就可以大大減小。
碰撞吸能區的概念是梅塞德斯-
奔馳在20
世紀(
查成交價|
參配|
優惠政策)60年代首次提出來的。緩沖吸能區必須設計成“外柔內剛”式的結構,即緩沖吸能區與乘員安全區交界處設計成具有較大剛性的結構,而在緩沖吸能區外圍設計成具有較小剛性和較好緩沖吸能的結構。由于汽車的結構特點所限,緩沖吸能區抗側向和上方的碰撞能力較差,而抗前撞和尾撞的能力相對較好。
0有用
0踩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