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智能駕駛汽車的法律責任如何界定?

目前智能駕駛汽車的法律責任界定比較復雜,要根據不同情況來定。

完全自動駕駛汽車依靠雷達、傳感器、攝像頭和 GPS 等設備自己控制行駛,但在惡劣天氣或復雜路況下可能出現差錯。

自動駕駛分為不同級別,低于 L3 級的事故責任主體通常為駕駛人,高于 L4 級的責任主體是車子。

從法律層面看,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汽車和相關產品的法律責任是個不斷發展的領域。

專家們有不同看法,比如將系統設計者納入生產者范疇,若出事故,設計者和制造商都擔責;也有認為設計者可視為《侵權責任法》中的第三人,設計缺陷導致事故要擔責;還有主張單獨列明設計者主體地位,共同承擔不真正連帶責任。

在實踐中,現有 L3 以下自動駕駛技術,駕駛員需為事故擔刑事責任。比如美國特斯拉事故中,駕駛員開啟 L2 級自動駕駛系統出事故,被指控,而車和系統沒問題。全球首例 L3 以上自動駕駛車輛致人死亡案件中,測試人員也擔了刑責,但主要原因在人而非技術。不過,隨著技術進步,駕駛員責任應減輕。

在民事責任方面,L3 以下事故中,若人工智能不擔責、駕駛員不全責,廠商對可能的過失擔責。比如美國各州法律不同,有的要求廠商擔責,有的排除廠商責任。全球立法前沿來看,未來 L3 及以上自動駕駛車輛商用后,廠商不能因人工智能更自主而免除民事責任。

總之,智能駕駛汽車法律責任界定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隨著技術發展和法律完善,會更明確和合理。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極氪001
極氪001
25.90-32.90萬
獲取底價
問界M5
問界M5
22.98-24.98萬
獲取底價
邁騰
邁騰
17.49-24.69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奧迪 Q5L 2.0T 的空間是比較大的。作為一款 SUV,其車身尺寸為 4770mm/1893mm/1667mm,軸距達 2907mm,這樣的規格為車內營造出了充裕的空間。無論是前排駕駛者還是后排乘客,都能擁有較為舒適的乘坐感受,不會產生
車輛過戶費會受車輛使用年限影響,通常車齡越長,過戶費用相對越低。車輛就如同時間的行者,隨著使用年限增長,其市場價值逐漸降低,過戶費用也隨之調整。比如寶來1.8手動款,15年內過戶費每年平均下降約75元。不同地區對車輛過戶費的收取規定有別,有
在 3000 字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論文中闡述最新檢測技術,可從發展趨勢、外觀檢測、性能檢測、故障診斷、新興技術應用以及新能源汽車檢測等多個維度入手。現代汽車檢測技術朝著智能化、自動化邁進,先進傳感器與數據處理方法助力實時監測。外觀與性能檢測
個人進行簡單的汽車評估鑒定,可從收集信息、了解車況、研究行情、運用方法等多方面入手。先收集車輛品牌、車齡、里程等基本信息,再檢查外觀有無瑕疵、輪胎磨損程度等車況。同時,參考各大交易平臺、二手車市場同款車型的報價了解行情。接著運用折舊率法、公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AI選車專家